梁宇珊(左)带教查房
“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炽热的情怀,将一身本领倾囊相授,对受援医院诊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帮助指导建立特色专科,为受援单位发展献计献策,为贵州健康扶贫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尽心竭力。”日前,广州市番禺区卫生健康局收到来自赫章县人民政府的一封表扬信,该局选派的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梁宇珊的援黔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去年8月,梁宇珊来到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人民医院挂职该院副院长帮扶新生儿科重症建设。新生儿科为无陪护的特殊科室,这里收治的患者多为出生28天以内的危急重症新生儿,医务人员有着白衣天使和“临时父母”的双重身份。原本去年11月结束帮扶的梁宇珊,两次延期,将于2021年9月结束帮扶,其间她倾力帮助赫章县人民医院提高危重患儿救治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医疗传帮带,守护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
“造血式”帮扶 让技术落地生根
新生儿科是一个被称为“哑科”的特殊科室,患儿不会描述,只能完全凭靠病历、检查与医护人员的经验来判断病情,对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和诊疗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协助赫章县人民医院筹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提升医护人员诊疗技术水平,成为梁宇珊的重要帮扶任务。
帮扶期间,梁宇珊帮助科室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操作流程等资料,对科室管理、设备、医疗技术、病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梁宇珊每天参与危急重症患儿的查房、病案质量检查,每周组织进行1~2次教学查房和业务学习。截至目前,梁宇珊已开展教学查房38次,进行理论培训26次,操作示范培训7次,参训人员共271人次。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得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性得到提高。
当地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存在呼吸机管理知识薄弱等问题,导致呼吸机使用率低、危重患儿转诊率高。找准关键点,梁宇珊予以重点培训,理论授课及临床实践相结合。当有患儿需要有创呼吸机治疗时,她经常在床边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节。通过梁宇珊精心帮扶指导,科内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呼吸机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使用呼吸机,危重病人转诊率明显下降。
除开展正常诊疗工作外,梁宇珊还积极开展新技术提升新生儿科救治能力。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这些新技术在当地开展具有先进性,提高科室救治危重患儿能力,改善患儿预后,缩短平均住院天数,节约医疗成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从理论培训到实操演示,手把手带教直至科内人员能熟练操作,这种授人以渔的“造血式”帮扶让新技术真正落地生根。
24小时on call 为新生儿保驾护航
新生儿科收治的宝宝多为提前来到世间的“小天使”,也有出现黄疸的“小黄人”。新生儿病情复杂且变化快,体质虚弱,容易感染,即使病情好转,也不能懈怠。在赫章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常常能看到梁宇珊参与抢救危重患儿的身影。
去年11月11日凌晨1时,一名“早产、肺炎”的患儿出现肺出血、血氧难以维持。梁宇珊接到科室的求助电话,瞬即披起外套、迎着寒风快速到达科室参与抢救。通过使用有创呼吸机、高频振荡通气、PS使用等技术,转危为安,成功挽救患儿生命。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梁宇珊帮扶至今共参与抢救危重病人51人次,危急重症病人查房共395人次,指导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5次。
梁宇珊积极参加巡回义诊活动,到贫困乡镇送医送药,前往医疗技术薄弱的赫章县妇幼保健院调研座谈,对该院新生儿科及儿科建设提出指导意见,进行日常工作、诊疗及复苏操作技能指导。
“我希望能发挥所长、尽己所能提高当地儿科的救治水平。”梁宇珊说。这位帮扶路上的新生儿“临时妈妈”用悉心照料换来无数宝宝们的健康和家长的安心,并且给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新生儿科医疗团队。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
栏目:医心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