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广东麻风病防治人员与马海德(左七)在一起
我省依靠科技进步消除麻风危害 (1)
麻风病或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瘟疫,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它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
1940年前,麻风病缺乏有效药物治疗,世界各国政府及民间对麻风病患者普遍的做法是将患者隔离起来。在个别地区,人们对麻风病极度恐惧,麻风病人遭遇被活埋、烧死等非人对待。过去得了麻风病的人相当于被判死刑,比现在人得了艾滋病更恐怖。“麻风医得好,山头没有草”,广东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话便是最好写照。1940年之后,美国科学家研制出氨苯砜(DDS),疗效显著,但存在治疗周期长(约2年),容易出现耐药、复发情况等缺点。
广东省曾经是我国麻风病的高流行区。自1950年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以来,在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卫生健康、民政、财政、残联、红十字会等多部门多年共同努力,全省麻风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率持续稳定下降,2011年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麻风现症病例229例,患病率为0.21/10万,与历史最高患病年份1961年的114/10万相比,下降幅度为99.8%。
完善网络综合防治,麻风病流行趋势不断下降
为贯彻落实1950年原卫生部颁布的《关于麻风病注意事项的通报》和1951年第一届全国卫生防疫会议精神,1951年,原广东省卫生厅、民政厅联合广州市内三所医学院组织“广东省麻风病防治研究委员会”,负责麻风防治调研工作。
1952年,原广东省卫生厅设立“麻风病管理处”作为省一级专业领导机构,将麻防事业列入卫生工作总计划。1952年7月起,连续举办两期“麻风病防治干部训练班”,培养第一批专业技术干部83人。1954年,第一个“麻风病防治站”在东莞设立;1955年,广东省第一批麻风村在惠阳、博罗、南雄和大埔县试办。至1958年,各县市普遍建立麻风病防治站(1974年改称慢性病防治站)和麻风村,实现院、村隔离治疗和麻风病防治站防治两个网络。
根据1956年中共中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956~1967)》中提出“积极防治麻风病”相关精神,广东省制订并颁布麻风病防治规划、工作指标与条例,以及麻风病人出院(村)标准等,并根据《全国麻风防治规划》中提出“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和“边调查、变隔离、边治疗”的做法,普遍推行“查、收、治、管、研”综合性防治措施,全省麻风病流行趋势不断下降。
全面推行新方案,实现麻风防治“四转变”
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联合化疗方案(MDT),即同时使用氨苯砜(DDS)、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663),大大缩短治疗周期(约为6个月至1年),且解决了耐药性与复发率高的问题。
1981年,原卫生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麻风病防治工作会议,国际知名麻风病专家、原卫生部参事马海德博士提出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不再住院隔离治疗新思路,并得到推广。
随着1981年提出 “本世纪末在我国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目标,以及《1985~2000年全国麻风病防治工作试行规划》印发,《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条例》《麻风病联合化疗(MDT)试行方案》等七个技术文件出台,广东省也相应制定防治工作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
广东在1986年起全面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化疗(MDT)方案,作为综合防治关键措施之一,全面要求实现麻风防治工作四个转变,即:将单一药物治疗转变为MDT;将隔离治疗转变为社会防治为主;将单纯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医疗相结合;将专业队伍的单独作战转变为动员社会力量协同作战。1989年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丙类传染病”管理麻风病。
全国率先创新发现模式,防治关口前移
90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化疗的全面实施,病人治愈时间缩短,广东省麻风病患病率迅速降低。1995年原省卫生厅印发《广东省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实施细则》,开始对全省各县市基本消灭麻风病进行达标验收考核。至2011年,全省100个县市全部通过省级验收考核,广东省麻风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
2001年原省卫生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风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我省要保持和加强现有防治机构建设,并强调“麻防机构不可以撤,人员不能裁减,经费不能减少,思想不能放松,工作不能停步”。随着2006年原卫生部印发《全国麻风防治规划(2006-2010年)》,2008年原省卫生厅、省残联印发《关于印发广东省麻风院村残疾病人康复方案的通知》,2011年原卫生部等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原省卫生厅印发《广东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11-2020年)》等,以及中央补助地方麻风病防治项目实施,广东省麻风病的防控、康复等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
广东在全国率先创新发现模式。2017年底,省卫健委发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麻风病症状监测工作,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配套出台《广东省麻风病症状监测工作指南》,规范麻风疑似症状发现、转诊工作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发现病例意识,通过关口前移,促进麻风病早期发现,控制麻风病传播和降低畸残发生。自2019年始,麻风疫情监测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考核后,基层麻风病防治工作有了政策保障,国家将持续投入经费到基层开展麻风监测工作的机构,有力推动全省麻风病防治工作持续开展。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栏目:百年回眸践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