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粤东地区89岁的阿婆,平时身体硬朗,自行买菜做饭,生活自理,身体条件“杠杠的”。近1个多月她却因“不明原因小肠梗阻”先后在几家三甲医院就诊。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简称“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教授吴小剑接诊了她。
九旬阿婆突发小肠梗阻,辗转多地未能确诊
两周前,中山六院吴小剑教授门诊来了一位阿婆。她在1月多前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腹痛,伴有呕吐胃内容物、胆汁,先后至当地三甲医院、广州某三甲医院就诊,查腹部CT均提示:“上段空肠梗阻,局部肠管水肿,考虑炎症?”由于未能明确肠梗阻病因,均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然而,阿婆腹痛、呕吐的症状并未见缓解,之后转至中山六院进一步就诊。住院CT检查并未发现肠壁有明显的肿瘤征象,腹部也无肠套叠、肠缺血或肠粘连等表现。阿婆既往也无腹部手术史,平时饮食清淡。本次发病突然,在多家三甲医院保守治疗了一个多月,病因仍未明确。究竟为何肠梗阻?
手术指征明确,肠梗阻竟与中秋节进食一水果有关
吴小剑表示,阿婆小肠机械性梗阻诊断明确,经保守治疗1月余仍未能缓解,具有明确的手术探查指征。于是,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在麻醉科团队的细心术前准备下,吴小剑为阿婆实行了腹腔镜探查手术。术中发现,阿婆空肠可见一6cm×4cm大小的肿物。它质地“坚如磐石”,明显堵塞肠腔。取下“肿物”后,竟发现导致老人家腹痛1个多月的罪魁祸首,是两枚坚硬的“粪石”。事后老人才回想起来,今年中秋节曾进食过几个柿子。据她回忆,当时几个柿子特别甜,但由于自己的牙齿脱落,咀嚼困难,直接“囫囵吞柿”,也没当一回事,想不到成了这次腹痛的“凶手”。阿婆接受肠道“取石”手术后,当天即可坐起聊天,术后第一天便能进食和下床活动,术后第4天顺利出院。
医生提醒柿子不可多食,进食有讲究
柿子正是秋冬当季的水果。不少人喜欢它的柔软清甜,但里面有一种成分不可轻视。这种成分称为“鞣酸”,又称单宁、单宁酸,是柿子产生涩味的原因。这种可溶性鞣质在胃内与胃酸、果肉蛋白质发生作用,形成胶冻样物质。正常情况下,胶冻很快便被排空进入肠道。但如果有胃排空障碍的情况,这种胶冻在胃内便会越积越多,继续汇集食物里的蛋白质和纤维素,从而越变越大,越变越硬,最后形成“胃结石”,并且可以产生压迫导致溃疡,甚至大出血。这种“消化道结石”常见于胃腔,像这样结石排入小肠导致梗阻的病例,临床较罕见,文献报道也较少,但不应忽视,曾有文献报道结石性小肠梗阻最终致感染性休克死亡的案例。
吴小剑表示,每到吃柿子的季节,他都会接诊很多类似这样的患者。他曾见过直径达10余厘米的胃结石,最终不得不切开胃壁取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起到通便的作用,有些食物反而起到促进便秘甚至肠梗阻的作用。柿子、黑枣、山楂、葡萄、李子、野梨、石榴、橘子以及茶叶等都是富含鞣酸类物质的食物。吴小剑提醒喜爱吃柿子的朋友,在进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购或食用时应选择成熟的柿子,因为未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较高;
2.食用柿子时应去皮,因为柿子皮中鞣酸含量较高;
3.避免空腹进食柿子,同时也应避免与大量牛奶、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同食,以免形成“柿结石”;
4.不可一次进食过量柿子,建议每次吃1~2个;
5.胃肠功能较弱的朋友应尽量少食用柿子,因为柿属于“难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