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
虽然炎炎热浪仍未完全消退,但气候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改变,不少朋友的“老毛病”在秋天可能又会“悄悄找上门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莫颖倩提醒,如果出现眼干、腿疼、关节痛等症状,有四种秋季高发的风湿免疫疾病需要特别注意。
哪些风湿免疫疾病秋季高发
1.类风湿关节炎
主要表现:双腕、双侧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早晨起床后病变关节感觉僵硬(称为“晨僵”),如胶粘样的感觉,多数可持续1小时以上。
2.骨关节炎
主要表现:关节疼痛、僵硬、肥大及活动受限。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挛曲,功能障碍。常累及膝关节、手指关节、髋关节、足关节等。
3.干燥综合征
主要表现:口干、眼干,但也可累及内脏器官。病人往往讲话时需频繁饮水,不能吃饼干等干的食物,牙齿发黑脱落(猖獗性龋齿),干燥性角结膜炎反复发作,甚至欲哭无泪,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
除了干燥症状,病人还会由于免疫介导血管炎而导致全身多系统受累,常见的症状及表现有低热、疲劳、皮疹、关节炎、肌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反复血钾降低等。
4.痛风
主要表现:血清尿酸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结石,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性肾脏病变等。
为何秋季风湿免疫疾病高发
莫颖倩认为,这和秋季的气候和人们的饮食作息习惯等有密切关系。随着秋天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差也会变大,此时风寒容易入侵人体。有些朋友没有注意及时增加衣物或忽视四肢保暖,关节受凉后容易出现疼痛、肿胀等问题,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更容易“乘风而入”。
现代医学认为,秋天干燥的气候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有关。“秋燥”之下,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的症状,如果是患有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即使是喝水也难以解渴,还容易出现眼睛干涩、龋齿、反复腮腺肿大以及便秘等问题。皮肤油脂分泌减少也使得这类患者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脱屑等困扰。
另外,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肥美的螃蟹、生蚝、鲜嫩的蛤蜊等海鲜食品频频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加上广东地区秋天进补必备的“老火汤”等高嘌呤饮食,这无不带来血尿酸水平迅速升高的风险,痛风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如何防治这些风湿免疫疾病
针对秋季的气候特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专家团队指出,三类患者需要特别留意生活上的一些情况。
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做好添加衣物等防寒保暖的工作,尤其是关节部位,对于肿胀疼痛的关节可用护膝、护腕等进行防护。同时,保持居室温暖、干燥和空气新鲜,不能淋雨,避免前往潮湿阴冷的地方,以免受凉感冒。关节疼痛、僵硬者每天晨起可先将两手互搓,活动双手手指,缓解晨起时僵硬的状态,再尝试活动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等,进行屈伸运动。此外,患者未发病时可参加各种室内外的健身活动,包括散步、打太极、做广播体操等,不宜久坐不动;在病情复发期间则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骨关节炎患者建议控制体重,避免负重运动、长跑、上下楼梯、爬山等对膝关节影响较大的运动。
干燥综合征患者应当适度减少洗浴时间和次数,避免皮肤油脂层被破坏,洗浴后可使用润肤露或其他温和的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减轻脱屑。饮食上,宜多饮水,尽量避免食用辣椒、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类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梨子、萝卜、莲藕、蜂蜜等。饭后勤漱口,预防蛀牙及口腔感染。作息上,患者应注意休息和保暖。劳累、受凉、长时间睡眠不足都会加重病情,患者应当适度减少工作,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积压。
痛风患者应避免过量进食海鲜或者饮用“老火汤”,更不要熬夜、撸串、喝啤酒等,这可有效控制嘌呤摄入,降低发病风险。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莫颖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