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控机构无法提供核酸检测、发热门诊管理较为混乱、县域内没有二级医院可供集中医学观察……针对疫情中暴露的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体系短板,今年6月,省发改委印发2020年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计划,计划投入2140亿元建设512个项目,其中医疗卫生项目302个,不少项目围绕粤东西北等基层地区,重塑当地公卫“筋骨”。
近日,笔者跨越粤东西北,走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设项目,以窥各地基层公共卫生补短板“蓝图”。
汕尾陆丰:以检验科擦亮预防为主的疾控招牌
疫情发生至今,汕尾市陆丰市共发现2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为这座原本平静的小城增添了一些喧嚣,也敲开了陆丰市疾控中心新建项目的“大门”。
“从公共卫生短板的角度来说,当前我们的发展已经受到限制。”陆丰市疾控中心主任施乙峰直言。据悉,由三栋5层大楼围成的陆丰市疾控中心建筑面积仅有2700平方米,目前只能开展普通临床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艾滋病筛查以及相关门诊服务等工作,在当前最重要的核酸检测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没有核酸检测能力,如何处置疫情?施乙峰介绍,疫情初期,所有样本都需要经过1个小时的车程运送到汕尾市疾控中心才能进行检测,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样本污染传播风险。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当地则是将陆丰市人民医院作为紧急检测的核酸检测基地使用。“遇到复学复工需要检测大量样本时,我们也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总体来说,在防控疫情方面还是比较被动的。”
“要补短板,必须抓住关键点,再辟新路。”在施乙峰看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就是这个“关键点”。
今年3月,省发改委决定为陆丰市疾控中心新建项目立项,新建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计划于2022年建成拥有PCR(核酸检测)实验室、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临床实验室、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疫苗储存普通冷库、低温冷库及其他业务用房的“新疾控中心”。
为将“预防为主”贯彻到底,该中心决定将新疾控中心顶层3层楼作为检验科,其中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将填补目前服务能力“空白”。尤其是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后,一天将能检测几百例样本,并在4~5个小时内出结果。“未来,我们要将检验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由原来的业务用房占比15%提升到35%,以检验科擦亮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疾控招牌。”施乙峰说。此外,还将打造一个全市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塑造平战结合的疾控应急体系。
湛江吴川:县域医共体筑牢“公卫服务网”
5月24日,湛江市吴川市医共体总医院在吴川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成立。6月,吴川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被列入广东省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计划。吴川市卫生健康局局长肖亚帝介绍,此次公卫补短板,吴川将以县级公立医院搬迁项目建设为平台,发挥吴川市人民医院的龙头作用,以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目标,努力提升专科建设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
2017年起,按照“人民医院创三甲,做大做强中医院,打造一流妇幼保健院”的目标,对吴川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三家县级公立医院实行整体搬迁建设。此次吴川公卫补短板建设,专门针对传染病防控能力作了提升规划。根据规划,当地要在吴川市人民医院 、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的新建院区建设独立的感染楼。同时,增加ICU病房,做好“平战结合”的ICU病房设计,并配置相关医学检验设备等。
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肖亚帝还将突发疫情的处置提上了建设日程。“由市文体局主导建设的一座体育馆,在设计时加入了公共卫生应急场馆功能,遇到突发疫情时可以迅速转换为方舱医院,临时提供600张床位。”肖亚帝介绍。此外,吴川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综合楼建设项目将设置传染病床数60张,其中可转换负压病床6张;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楼增容专项建设项目将设置传染病床数180张,其中可转换负压病床80张。“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贯彻平战结合的思想,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县域医共体建设这副骨架,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融入其中不折不扣的血肉。此次补短板,吴川市17间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了新蓝图:将于今年9月在其中16间建成发热哨点诊室,于2022年底前17间全部建成更规范更科学的发热门诊;同时,加强预检分诊管理,配足设备、配足人员、配足经费,将医疗服务与疾病监测预警、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发挥市人民医院的龙头作用,将其人才、技术、资源等下沉,帮扶带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实现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届时,广大群众的就医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就医体验将得到很大提升。”肖亚帝满怀期待。
韶关武江:建立区镇村三级健康服务圈
作为该市中心城区之一,韶关市武江区有粤北人民医院、粤北第二人民医院等三级医疗机构,但由于缺乏区级二级公立医院和疾控中心等,在应对疫情时仍有些应接不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经验不足,操作不够规范,时常需要市级派遣专业人员指导和支援,既不能快速地应对突发事件,也不能有效地承接上级资源。
在广东出台“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完成医院治疗后,应到指定场所统一实施为期14天免费的康复隔离和医学观察”这一新规定时,武江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刘敏很无奈。按照要求,康复者要到二级医院进行医学观察,可武江区没有区属二级医院。因此,只能在龙归镇中心卫生院安排了半层楼,在楼层中间加装一扇门,经市疾控人员检查符合感控要求后,将其作为医学观察点。
走进龙归镇中心卫生院,三楼还可以看到战“疫”留下的那扇不锈钢门。“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不规范,感控要求很难达到标准。”龙归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邱军成说。疫情期间,龙归镇中心卫生院不接诊发热病人,只是做预检分诊,将发热病人指导到中心城区进行治疗。
在应对疫情时,武江区没有疾控中心,相应的疾控力量较为薄弱,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提及疫情防控带来的反思,刘敏说:“要想以后可以从容应对,必须建设区级中医院和疾控中心,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承接上级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城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
据悉,武江区疾控中心现已完成选址和概念性设计方案等前期工作,规划有实验用房、业务用房、保障用房等。建成后的疾控中心,不仅能满足艾滋病初筛,结核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检查和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检测及职业卫生健康检测等需要,还能迅速启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降低疫情蔓延风险;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相互协作,推动医防结合。
武江区中医院建设项目规划有门诊楼、住院楼、康养楼和后勤楼四栋大楼,现已完成选址、概念性设计方案以及征地清表,正进行地质勘察,预计9月底正式开工。中医院正式运营后,武江区将逐步建立以公立医院为龙头,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的格局,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基本实现城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初步建立“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
为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武江区委区政府还计划对龙归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提升改造,建设发热门诊和基本公共服务用房,以后可承接部分发热病人的诊疗服务,减少周边民众“舟车劳顿”到市区求医问诊的辛劳。
除了龙归镇中心卫生院,还有西河镇、江湾镇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实施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设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作者单位: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