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委讯 近年来,广州市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完善“四种机制(高效的领导机制、科学补偿机制、“三医联动”机制、人员激励机制)”“两项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分级诊疗制度)”“一个保障(信息技术支撑保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障了公立医院平稳运行、建成了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优化了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激发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人民群众医改获得感,获得国务院2019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地区督查激励,获相关奖励资金500万元。
据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广州市84家受监测医院,取消耗材加成价格补偿率达108.6%,其中,价格补偿率超过100%的医院占70.2%(59家);超过90%的医院占86.9%(73家);超过80%的医院占91.7%(77家),三项数据均排名全省第一,公立医院总体补偿到位,正常运行得到有效维护。数据显示,2019年,广州地区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比31.93%,卫生耗材收入占比12.72%,技术劳务收入占比31.32%。
强力推进部门协同联动改革,完善高效的领导机制。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挂帅,分管副市长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相关部门,具体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市政府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区政府的考核,促进相关政策落实。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93个审批事项全部进驻“一门、一窗、一网”,实行标准化管理,大幅压减审批时限。优化社会办医审批流程,实现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两证合一”。
稳妥实施动态价格调整,完善科学补偿机制。全市公立医院相继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并根据“腾空间”情况,动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优化对医院的补偿办法。明确全市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按“调价:财政:医院=8:1:1”的比例确定补偿总额,并创新实施“定额+差异化”补偿方法。将调价后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参保群众整体负担不加重。自2018年8月起着手开展新增和特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审批工作,先后核准实施四批共677个项目,推动创新医疗技术项目及时服务病人。
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完善“三医联动”机制。在实施多种付费方式基础上,创新实践“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建立起以住院全病种管理为核心的医保总额控制体系,并以此引导医院规范医疗行为。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水平和待遇标准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医保部门为引导的药品集团采购新模式。认真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坚决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执行落实工作,公立医院及时采购并合理使用,同时将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加快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完善人员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落实“两个允许”,制定实施《完善市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实现个人目标年薪绩效与单位绩效考核结果、个人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加大对医院发展的扶持。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制度,扩大公立医院自主分配权,规定医务人员经费支出占医院业务支出比例必须达到40%以上。
加强党的有力领导,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进“把支部建在科室上”,实现党建和业务协同发展,做到双规划、双促进、双提升。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工作,遴选了首批40家试点医院,推动辖区内3家公立医院参加国家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15家公立医院参加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积极构建优质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统筹优化医疗卫生布局,实施“一主、一副、五分、网格化”规划,确保每个行政区至少有一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加快补齐薄弱地区和薄弱领域医疗卫生发展短板。着力构建医疗高地,统筹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1+1+6”项目建设,推动辖区内13家医院参与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统筹推进医联体建设,全市共组建医联体144个,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加。花都区组建机制完善的区域医疗集团,试点推动实施“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医保结算方式,初见成效。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强信息技术支撑保障。打造“广州健康通”,实现指尖上的便捷就医。打通“医疗信息高速公路”,让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活”起来。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解决群众就医“重复检验检查”烦心事。上线电子健康码,实现“一码通行”。市妇儿中心以其在智慧医疗上的突出表现入选了国家2019“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十佳医院。广医附二医院荣获2019年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医院信息化应用”五星管理奖。
(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