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阳江市卫生健康局加强领导,引领各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迅速行动、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将战斗堡垒建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发起一次次冲锋,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安全屏障。
与时间赛跑 抢占抗“疫”先机
面对疫情,阳江市卫生健康局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六个工作组,组织动员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健全防控工作机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等工作落实。
阳江市卫生健康局及时制定并完善了《阳江市卫生健康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工作方案》《阳江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展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等。确定阳江市定点救治医院以及各县(市、区)定点后备救治医院,并根据疫情需要提前改造隔离病区,及时公布全市发热门诊名单及电话,加强医护人员配置,确保24小时开放。
为科学精准有效做好诊疗救治工作,阳江市卫生健康局集中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调派了两批共51名医务人员进驻阳江市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形成了一支具备综合性医疗救治能力的专业队伍。组建ECMO团队,并安置在隔离病区。邀请省临床专家组到市人民医院进行现场会诊及远程会诊,借助省级专家力量,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按照国家印发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每一位确诊患者采取“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的方式,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阳江市14例确诊患者,阳江市人民医院做到“一人一策”。经过科学研判、精准救治,阳江市医疗救治工作抢得医疗救治先机。3月6日,阳江市14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确诊病例100%全治愈、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逐步从应急转为常态,医疗救治组进一步加强管理,组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序开展常态化医疗服务。
筑牢阻击疫情“铜墙铁壁”
疫情发生后,阳江市卫生健康局加强排查防控,一方面,指定各辖区集中医学观察点,加强重点人员管控,组织开展医疗卫生和医养结合机构、酒店宾馆、学校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卫生监督,落实市区公共场所粤康码注册。另一方面,加强外环境监测和消杀,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终末消毒。组织开展了43次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疫情发生初期,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场所、设施设备等相对落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市疾控中心紧急改扩建2个、新建1符合规范要求的PCR实验室,检测量由原来的每日250多份提高到每日2200多份,快速提升全市核酸检测能力。与此同时,统筹医疗系统和相关部门专业检测人员,支援市疾控中心加强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验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保证每批样本4小时内出结果,为阳江市及时采取精准防控措施、快速控制疫情提供技术保证和科学支撑。
要想快速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扩散,流行病学调查至关重要。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加强现场流调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市、县联合流调队,从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抽调专业人员,充实到市疾控中心的流调队伍中。在发现首例输入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前,阳江市已举办3期流调培训班。疫情期间,又先后举办了2次培训,接受培训的流调人员共300多人次。阳江市确诊的14例新冠肺炎患者分布在5个县(市、区),通过流调和研判,及时发现了3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最快的只用了1天。
在疫情防控期间,市卫生健康局通过权威平台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线上线下科普宣教,采取倡议书、公开信、宣传海报、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加大疫情防控科普宣传频次和力度,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市卫生健康局继续加强动态监测,建立医企“点对点”联系机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在复学前疫情防控方面,市卫生健康局建立医校联动机制,从68家医疗机构选派183名医疗业务骨干兼任264间学校的兼职卫生健康副校长,助力返校复学工作有序开展。
汇聚抗击疫情“阳江力量”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疫情防控期间,阳江市各级医疗卫生健康机构党组织把党支部建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组建阳江市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医疗队,同步建立临时党支部。从市区到街道,从县区到乡镇,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我是共产党员我请战!”“我志愿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各医院广大共产党员纷纷递交请战书。其中,阳春市中医院 200 多人提交了请战志愿书,36 名党员主动请缨支援发热门诊工作。疫情来袭,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令人动容,他们有推迟婚期换上“战袍”的一线医护人员,有坚守岗位熬夜加班的卫健人,有纷纷请战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员,有不畏艰险离病毒最近的核酸检测人员……他们为守护生命舍生忘死,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汇聚起了阳江市抗击疫情的“阳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