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充分发挥基层医疗集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作用,兜实兜牢基层防控网底,有效防止疫情输入和扩散,为保障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预检分诊 把好病例监测“第一关”
为加强健康筛查,深圳在全市设置了52个发热门诊,其中有38个由基层医疗集团设置,占比73%。发热门诊实行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制,承担发热病人就诊、留观、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将疑似病例转诊至定点救治医院等工作。同时,通过“深小卫”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发热门诊名单信息,引导发热患者主动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与此同时,深圳还指定全市18家基层医疗集团为核酸检测单位,自1月31日起全面实施发热患者咽拭子核酸检测筛查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初筛阳性病例全部转运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进一步确诊收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还在基层医疗集团探索全科门诊与专科门诊分离,将医院预检分诊纳入全科门诊,实现全科门诊关口前移。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基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社康机构全部设立预检分诊点,对所有就诊病人实行健康登记、开展体温监测、采集流行病学史,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就地隔离并分诊到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基层医疗集团与所属社康机构、就近的未设立发热门诊的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对口转诊关系,形成分层、分级、分流的救治处置体系。
参与联防联控 守住疫情传播“扩散关”
深圳严格落实基层医疗集团“分区包段”管理,守住“内防扩散”防线。由各社康机构同社区工作站、社区警务室共同组成“三位一体”工作小组,对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对重点人群实行地毯式排查,督促指导居民落实个人健康申报制度。
为加强社区防控,还组建了社区医务人员采样小分队,对所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象上门采集鼻咽拭子,全面实施核酸检测。
基层医疗集团协同落实交通卡口检疫措施,守住“外防输入”防线。抽调基层医疗集团500多名医务人员,协同交通、交警等部门,每天安排三个以上班次轮番值守,对全市“两站一场一码头”和出入主干道105个卡点的入深人员及车辆实行全面体温检测,发现发热人员立即转送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留观和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对接企业健康服务 打通企业“复工复产关”
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深圳实施“医院包干企业”健康管理模式。制定企业复工复产健康服务计划,创建“医院包干企业”工作模式,建立“医院对接企业”和“健康指导员对接健康管理员”的企业疫情防控“双对接”机制。整合全市基层医疗集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社会办医院和社康机构等力量,组建疫情防控健康指导员队伍,与企业疫情防控健康管理员队伍建立技术指导对接关系,共同落实员工复工上岗自主健康申报工作。对高风险地区返深来深员工落实隔离观察和进出厂(园)区体温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此外,还对重点企业员工开展医学排查。根据企业复工复产对入职员工进行健康体检的急迫需求,基层医疗集团负责指导企业定制员工健康体检套餐,并力争提供上门体检服务。开通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对疫情高风险地区来深或有发热等症状的企业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有条件的基层医疗集团通过开通网络医院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就医咨询、在线就诊、慢病管理、处方延伸、送药上门等服务。部分社康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主动上门,为企业员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为其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个性化的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推广家庭医生和互联网医疗 拓宽群众健康“服务关”
为提升群众健康服务质量,依托市家庭医生协会,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家庭医生专业队伍。通过家庭医生呼叫中心开通家庭医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务咨询专线,为市民提供“一对一”疫情防控咨询服务。及时、专业、耐心解答市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类咨询,如指导居家隔离,讲解消毒方法、口罩佩戴方法等防疫知识,有效缓解市民紧张情绪,安定民心。截至目前,共接到电话咨询1.64万人次,线上咨询5.37万人次;共计服务7.01万人次,平均每天服务近1096人次。
此外,深圳还大力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计划免疫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约服务,在“社康通”微信小程序中开展预约、健康档案查询等服务窗口。稳妥恢复日常诊疗服务,普通门诊全面实施非急诊预约挂号,重点保障肾功能衰竭和肿瘤患者、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医疗需求。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可根据病情延长处方量至3个月。18家基层医疗集团上线发热咨询服务,全面开展线上复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等服务。主动履行家庭医生职责,利用微信、短信等为签约居民推送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控信息,提供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
(作者单位:深圳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