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导语:
许多单位每年都会为女性职工安排子宫附件B超检查。有些人的B超报告单上或有“宫颈纳囊”,或有“卵巢囊肿”,或有“巧克力囊肿”……这些“囊肿”的字眼往往会让不少女性朋友感到忐忑不安、担忧害怕。这些都是什么呢?它们与各种妇科疾病、癌症是否有关?如何治疗和预防?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医师付熙表示,要理性看待检查报告中的结果,不要过度担忧害怕,有些表现只是生理性变化,只要我们进行有效预防,就能避免其发展成恶性的肿瘤。
子宫颈腺囊肿:白带改变要当心 避免感染是关键
子宫颈腺囊肿又称宫颈纳囊,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黏稠、呈脓性样或带有血丝和少量血液。如伴发盆腔炎还可出现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或痛经。
付熙指出,对于散在较小的子宫颈腺囊肿,如无特殊不适,一般不需治疗,只要每年做检查即可;对于密集或比较大的囊肿,可考虑光疗、激光、微波、自凝刀等物理治疗;对于较大的突出于宫颈表面的囊肿,电刀切除治疗效果不错。
付熙强调,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关系非常密切,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少数慢性宫颈炎具有恶变倾向,故仍需高度关注。女性朋友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流产期及产褥期卫生,经期、产后应严禁性交、盆浴,防止病原体侵入引起发病;避免房事过度,性生活要注意卫生,性生活前后清洗外阴,配偶要注意清洁阴茎的包皮垢;实行计划生育,采取避孕措施,尽量避免多次人流对宫颈造成机械性损伤;定期做妇科检查,发现宫颈炎症要积极治疗。
卵巢囊肿:部分囊肿会“恶变” 健康生活可防癌
卵巢囊肿属于广义上的卵巢肿瘤的一种,在有规律经期的女性中很常见,可发生在一侧或双侧卵巢。卵巢囊肿的直径大小通常为1~3cm,少数可超过5cm,大多数是良性、非癌性的。女性每月排卵后卵巢都会有生理性囊肿,但月经期自己就会萎缩消失。即使是病理性的卵巢囊肿,大部分也是良性肿瘤。
付熙建议,若生育年龄者的卵巢囊肿直径小于5cm,且无症状可密切随访,70%的囊肿可自然消退。如果囊肿不断增大,应进一步做相关检查治疗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卵巢囊肿是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新出现的卵巢囊肿。因此,绝经期女性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腿痛,要及时就诊和处理。
女性朋友平常要注意戒烟限酒,少吃过咸、过辣、过热、过冷、过期或变质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用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卵巢巧克力囊肿:良性病变有“恶行” 手术药物可治疗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是卵巢的病变导致月经期局部出血,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这种陈旧性积血呈褐色,黏稠如糊状,像巧克力,故称“巧克力囊肿”。这种囊肿可以逐渐增大,有时会在经期或经期后发生破裂,但很少发生恶变。卵巢巧克力囊肿虽然是良性疾病,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
此类卵巢囊肿是25~45岁的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0%~15%。其主要症状是下腹痛和痛经,疼痛常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经期结束。此外,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性交不适等症状,还有约40%患者会不孕。
付熙表示,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病变范围以及生育要求、主观愿望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目前认为,腹腔镜确诊、手术加药物治疗是诊治此病的“金标准”。
其实,囊肿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过于担忧从而导致过度治疗或者不重视定期身体检查而错过最佳的诊疗时机。
卵巢肿瘤:早期往往无症状 定期筛查很重要
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平时不易扪及或查得。早期肿瘤较小,多无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肿瘤大至占满盆、腹腔时,腹部会隆起并可出现尿频、便秘、气急、心悸,此时恶性肿瘤已不是早期,应提高警惕。
“20%~25%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家族史。”付熙解释,所谓家族聚集性卵巢癌是指家族中数代均有发病,主要是上皮性癌。好莱坞电影明星安吉丽娜•朱莉的母亲、姨妈、外祖父母等都有癌症病史,她通过基因测序得知自己是BRCA1突变基因携带者,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分别是80%和50%,所以毅然接受预防性乳腺和卵巢、输卵管切除。建议BRCA基因突变者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预防性卵巢切除。
付熙指出,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卵巢癌筛查很重要,应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预防卵巢癌的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必不可少,均衡饮食,充足休息,适当运动,保持好心情,都可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付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