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讯 如果说心脏是一栋房子,瓣膜就相当于是“门”,左右心室间的室间隔和左右心房间的房间隔就是“内墙”。心脏的门和内墙出了问题大多属于“结构性心脏病”。10月中旬,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心血管专家齐聚珠海,参加由珠海市医学会主办的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结构性心脏病论坛暨珠江口西岸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大家一起探讨如何不开刀给心脏“换门修墙”等先进技术。
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心血管疾病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冠心病及心脏肿瘤等。外科手术曾是先天性心脏病唯一的治疗办法,创伤大、痛苦大。
“经过近年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据本次论坛组织者之一、珠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姜小飞博士介绍,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等特点,已成为目前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往开展的介入技术,由于需要放射线帮助定位等,医生和患者都要“吃线”(辐射),这对眼睛、骨髓、乳腺、甲状腺、生殖腺都有影响,患者年龄越小,损伤越重。对于孕妇患者也不适宜,因为可能对宝宝产生无法预知的损伤。
能不能不开刀,不“吃线”,也能让病人的心脏得到维护保养?目前部分医院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在单纯的超声引导下,也可通过介入治疗给心脏“换门修墙”。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技术,无需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可以施行于孕妇等特殊群体,医生无需穿着铅衣,诊疗环境更安全、更舒适,避免累积的辐射损害健康。目前,珠海在此领域已位居国内一流水平,相继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手术。
珠海市医学会会长梅文华表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促进三地的交流合作,思想和学术必须先行。该会积极搭建交流平台, 推动大湾区学术交流合作,目前已连续举行4场学术活动,1000余人参加,形成了实实在在的交流成果,也进一步加深了粤港澳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促进健康湾区的建设。
(刘星)
栏目:潮起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