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随着小朋友的身体发育,各个器官慢慢长大,如同小苗萌出地面,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发现男宝宝的“蛋蛋”迟迟未见踪影,一定要提高警惕!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德娟成功医治过许多隐睾儿童,她提醒大家,儿童隐睾重在及时发现诊治,以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失踪”的睾丸手术“寻回”
“请问王德娟主任医师在哪个诊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病区里,一位迷茫的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在病区里挨个打听着。找到王德娟主任医师的诊室后,这位妈妈便紧紧抓住她的手说:“为什么孩子的蛋蛋摸不到?”原来,5岁的小华(化名)今年上幼儿园,粗心的家长才发现小华跟其他男孩子不一样,竟然两个睾丸都“失踪”了。他在当地医院做了B超和CT检查,也没有找到睾丸的“踪迹”。
王德娟为小华做了详细检查,便马上安排他住院。内分泌检查排除性发育不良后,第二天又为他安排了腹腔镜探查,全程运用围术期加速康复流程管理,并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减少术后疼痛应激。手术中发现小华“失踪”的睾丸位于近髂血管处,距离同侧内环口超过3cm。这种情况较为罕见,由于位置太高,需要采用Fowler-Stephens分期手术,保留睾丸引带,一期手术高位离断精索血管。术后仅2小时,小华便可下床活动、饮食,第二天一早就顺利出院了。半年后,他进行了二期手术下降睾丸。小华终于找回了“消失”的“蛋蛋”,一家人的心头大石总算放下了。
■ “蛋蛋失踪”是先天发育畸形
王德娟解释,“蛋蛋失踪”,在医学上来说叫做隐睾,也称睾丸未降。它是由于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自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正常男婴出生时已可摸到阴囊内的两个睾丸。若阴囊内只有一个睾丸,称为单侧隐睾;若两侧都未触及睾丸,称为双侧隐睾。大部分隐睾为单侧,约15%为双侧。足月新生儿隐睾的发病率为2%~4%,在早产儿中则高达1%~45%。
那么,“蛋蛋”藏哪里去了呢?发生隐睾时,睾丸可能是下降不全,也可能是异位或缺如。可触及的隐睾可能位于阴囊入口、腹股沟、会阴部,也可能位于对侧阴囊、股部和阴茎前部。不可触及的隐睾,多数为高位隐睾,位于内环处、膀胱附近、髂血管、肾附近等腹内位置,也可能是睾丸缺如,可能是系膜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精索扭转或血管发育不良而自行萎缩消失,或是睾丸异位或睾丸横过异位。
■ 隐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若不及时诊治,隐睾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危害吗?首先,隐睾会影响睾丸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其生精功能受损,使患者生育力降低。其次,隐睾患者睾丸癌变的风险明显增高,约为正常人的40倍。10岁以后接受手术的患者,其发生癌变的风险也较更早进行手术的患者明显升高。最后,隐睾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隐睾患儿认识到自身缺陷很容易会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蛋蛋失踪”,应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诊治。
■ 隐睾主要依靠体检发现
隐睾主要依靠体检发现,超声、CT、MR检查虽然有助于发现“失踪”睾丸所在的位置,但并不增加诊断的准确率和改变治疗措施。隐睾患者,尤其是双侧隐睾的患者,需要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排查性发育障碍疾病。对于未触及睾丸的隐睾患者,首选进行腹腔镜探查,准确性达100%。
如果确诊隐睾,应该什么时候进行干预呢?若孩子未满6个月,可触及的隐睾有自行下降至阴囊内的可能,可先观察暂时不处理。但6个月后隐睾已发生病理改变,故确诊隐睾的患儿应该在出生后6~12个月进行决定性治疗。获得性隐睾一经发现也应立即手术。
王德娟介绍,目前隐睾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激素治疗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因为激素的总体有效率很低,且缺乏远期疗效的证据,所以不推荐将激素用于诱导睾丸下降。手术治疗仍然是隐睾治疗的标准方案。腹腔镜睾丸固定术较开放手术成功率高,疼痛轻,伤口美观,术后康复快,尤其是在处理双侧隐睾、高位隐睾、复发性隐睾方面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