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节气, “分”为“半”之意。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正如古籍《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节气,阴阳、昼夜等长,又平分秋季,属于四时气候变化的转折点之一,自此“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感觉日益增浓。且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秋燥将越来越明显。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表示,人们在秋分节气养生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相应调节,以维持阴阳平衡。
精神调养
秋分天气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难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因此,这时要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做到神志安宁、常怀喜悦,避免秋日肃杀之气带来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要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以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
起居调养
秋分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衣保暖。对于平时常怕冷、手脚偏凉、容易咯痰或腹泻的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者,特别要注意胃部、腹部的保暖,夜晚睡觉盖好被子,防止寒凉之气伤身,否则容易出现秋季腹泻、呼吸道疾病等问题。另外,秋分后秋燥越来越明显,燥易伤津,可引起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等燥症。严重时还可伴随乏力、便秘和失眠等症状,此时可按摩照海穴以起滋补肾阴、生津润燥之效,可缓解咽喉干燥、皮肤瘙痒、大便干结、虚烦失眠、乏力困倦等不适。取穴方法:平放脚掌,先找到脚踝内侧凸起的骨头,就是足内踝,沿着内踝尖向下,摸到一个小小的凹陷,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压,有酸胀或者发麻的感觉,就是照海穴。日常按摩保健方法:先盘腿坐好,然后用拇指指腹分别按住双侧照海穴,按压时垂直加一些压力,但不要太大力,局部有微微酸胀感即可。按住穴位之后,开始做旋转按揉,频率是100~120次/分,中间不要停顿。每次按揉1~2分钟,一天1~2次。
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是进行各项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秋分节气体育锻炼最好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心,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动功”可选择慢跑、打球等,还可以增加户外活动如登高、爬山、秋游等以舒缓心情,减缓秋天肃杀之气。“静功”则可进行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
饮食调养
秋分节气,温差将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燥也日益加重。此时饮食应以甘润或温润的食物为主,可多吃莲藕、荸荠、甘蔗、银耳、淮山、蜂蜜等,避免进食寒凉伤胃的食物,如生冷瓜果、冰冻饮料等。另外,秋分之后,秋“收”的特性愈来愈明显,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也要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还应多吃酸味或具有敛降肺气作用的食物,如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等。药食两用之品如白萝卜、百合、芝麻、杏仁、白果等,也是秋分节气食疗制膳的“良伴”。但注意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其中,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又称为“银杏”,自古以来就是很常用的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中医认为,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毒,入肺、肾经,有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临床上多用白果来治疗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等病症。如《品汇精要》认为白果“煨熟食之,止小便频数”。要注意的是,白果生食或炒食过量可致中毒,故不建议生食或过食。《随息居饮食谱》提到,若不慎食用白果中毒,表现为昏晕如醉者,可用白果壳或白鲞头煎汤解毒。白果还可外用,消毒杀虫、消疮疥疽瘤。《秘传经验方》记载,治头面癣疮,用生白果仁切断,频擦取效;《救急易方》提到,治乳痈溃烂,可以用白果研敷。下面介绍两道白果汤水供大家参考。
白果莲子羹
材料:白果15克,莲子15克,元肉15克,糯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白果去外壳,与莲子、元肉、糯米洗净后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成粥。食用时可调入红糖。
功效:补益肺肾、平喘化痰、缩尿止带。适合肺虚痰喘、夜尿频多者或白带偏多的妇女。
白果腐竹汤
材料:白果20克,腐竹200克,黄豆100克,百合20克,生姜3片,猪皮50克。
做法:猪皮去毛洗净、切片;腐竹用温水泡软、切段;白果(去壳)、黄豆、百合、生姜洗净。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水25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煲2小时,加盐即可食用。
功效:润肺益气、补养肠胃、强身健体。适于秋分节气保健食用。
栏目:节气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