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最近,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我国学者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者总数达4570万,同时揭示了我国哮喘严峻的发病形势和沉重的疾病负担。哮喘不仅是成人的常见病,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呼吸/免疫专科檀卫平教授表示,家长应该加强对儿童哮喘的认知,提高防治意识,若发现孩子出现疑似哮喘的症状,应该带孩子及时就医治疗。
频繁喘息、反复咳嗽可能是哮喘的信号
2岁半的希希近年因反复“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住院五次,经治疗后喘息好转,咳嗽持续。出院后父母让希希试用多种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仍未见好转。后来,希希因重度喘息发作伴缺氧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经询问病史,檀卫平教授发现希希父亲幼年时患哮喘,母亲患过敏性鼻炎。过敏原检测发现孩子对尘螨、蟑螂及鸡蛋白过敏。其他检查结果和症状特征均提示,希希是哮喘重度急性发作。经住院治疗后,其喘息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减少过敏原暴露,制定随诊方案及儿童家庭行动计划,目前孩子无咳喘发作。
而6岁半、偏胖的小明近两年来,当春、秋季等天气变化时就流涕、咳嗽等,每年出现7~8次,每次持续2~6周。就诊时,医生均诊断为感冒或支气管炎。小明分别服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但咳嗽、喘息仍不见好转。最近因天气转变,小明咳嗽加重,尤其是进食冷饮及甜食时,早上起床和夜间咳嗽明显,甚至夜间咳醒影响睡眠。其后,妈妈带着小明找檀卫平教授诊治。经询问病史,檀卫平教授发现小明的症状特征提示哮喘,予以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结果呈阳性,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治疗两周后,小明咳嗽明显减轻,晚上睡眠良好。
檀卫平教授提醒:“孩子频繁喘息发作或反复感冒咳嗽不愈,都有可能是哮喘的信号。”如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应该提高警惕,可带孩子到儿童哮喘专科就诊,确定是否为哮喘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哮喘与过敏关系密切有明显遗传倾向
哮喘与过敏密切相关,同时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患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或有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者,患哮喘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大。其中半数以上的哮喘儿童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而吸入致敏物质引起过敏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食物过敏可增加吸入致敏物引起过敏的危险性。所以,对于所有怀疑哮喘的儿童,均推荐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以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协助诊断。这也有利于了解导致哮喘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以便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但是,过敏状态检测阴性不能作为排除哮喘诊断的依据。换句话说,具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患有哮喘的风险比没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大大提高,但有一部分没有任何过敏表现的儿童也患有哮喘。
哮喘未必会自愈需长期治疗
有些家长认为哮喘是儿童成长中的“烦恼”,长大后便会自愈。临床中确实有些哮喘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增强,哮喘发作频率减少甚至痊愈,但并不代表这种想法是正确的。相反,这种想法危害极大。哮喘反复发作会影响孩子的呼吸功能,对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即使患儿不发作时无症状,但慢性气道炎症依然存在。因此,需要长期用药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的高反应性。另外,由于儿童肺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功能会逐步完善,儿童哮喘是完全可以控制甚至可逆的。所以,哮喘的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而且儿童时期哮喘的治疗反应非常好。如儿童哮喘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迁延至成人,治疗难度更大,甚至增加成年期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一般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部分可能要更长的时间,整个过程将根据控制情况进行减药直至停药。家长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否则可致哮喘急性发作。
长期吸入激素不影响最终身高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通常需要长期、规范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对于青春前期学龄期轻度-中度持续哮喘儿童,有研究发现ICS呈剂量依赖的生长受限。但是,一些研究发现儿童ICS使用并不会影响最终身高。换句话说,也许从短期来看ICS的使用可能会对身高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不是渐进性或累积性的。从儿童整个生长发育来看,没有证据显示ICS会影响儿童的最终身高。与严重哮喘带来的风险相比,激素对身高影响较小。如家长对ICS“过分”担心,也可选择次选方案——白三烯调节剂(LTRA)。它是一类非激素类抗炎药,可单独应用于轻度持续哮喘的治疗,尤其适用于无法应用或不愿使用ICS,或伴过敏性鼻炎的患儿,但单独应用疗效不如ICS。如使用LTRA控制不佳,医生提倡尽早替换或联合ICS治疗。
不应过分限制患儿运动和疫苗接种
儿童哮喘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哮喘,让哮喘儿童能够正常地生活、学习。所以,我们不仅不要限制哮喘儿童活动,更要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他们进行适宜的运动。尤其是肥胖的哮喘儿童,建议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儿童的体质,还能够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加肺活量、增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当然,运动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必一开始就进行一些竞争性比较强的运动。
另外,不少家长不知道孩子患哮喘还能不能接种疫苗。其实,哮喘本身并不是疫苗接种禁忌症,但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或者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需要暂缓接种;严重鸡蛋过敏者需要避免鸡胚培育疫苗接种。在哮喘维持治疗阶段,中低剂量吸入激素或(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期间,是可以同时接受疫苗接种的,无需停药。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呼吸/免疫专科教授 檀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