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不仅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部发育,还维持机体基础活动,调节新陈代谢。若碘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如成人缺碘,可导致“粗脖子”(地方性甲状腺肿);如孕妇缺碘严重,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如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严重可造成克汀病(地方性呆小症)、聋哑、智力损伤等。其中,碘缺乏对胎儿的损害最明显。胎儿的碘全由母亲提供,如果孕妇缺碘会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供给胎儿的甲状腺激素和碘不足,会影响其神经系统及大脑正常发育。由此造成的损害是后天难以逆转的。根据近三年全省孕妇碘营养监测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孕妇存在碘营养不足问题,在碘盐覆盖率较低的沿海地区尤其严重。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更应及时补充足量的碘。而补碘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就是食用碘盐,但大家对碘盐却充满误解。
误区一:沿海地区居民经常能吃到含碘的海鲜,不需要通过食用碘盐补碘。
海鲜中确实含碘,但其含量很少。海鱼、海虾和海贝类多数含碘量在每千克100微克以下。例如每天要吃1千克的带鱼,才摄入55微克的碘,远低于每日摄碘量150微克的生理需求量。目前我省碘盐的碘浓度为25微克/克,每人每天摄入6克盐,摄入的碘即可达到150微克。海产品中只有海带和紫菜碘含量较丰富,但经调查,沿海地区居民虽然经常食用海鲜,却较少食用海带和紫菜这两种食物。根据卫生部门近十几年对碘盐覆盖率较低的部分沿海乡镇开展的碘营养调查,这些地区的儿童和孕妇尿碘中位数均低于WHO推荐的适宜水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和哺乳妇女每天摄入碘至少200微克,可耐受的每天最高摄入量为1000微克。因此,孕妇和哺乳妇女除了坚持食用碘盐外,还可适量补充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
误区二:长期食用碘盐可导致甲状腺癌。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澳大利亚、韩国、港澳等地没有实行补碘,但其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也很快;日本没有实施食盐加碘,但因居民常吃海带的饮食习惯,造成居民普遍碘营养过量,但日本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所以,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快速上升与是否实行食盐加碘没有关系。近20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如此明显,更多归因于甲状腺筛查以及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把原来许多无症状且恶性程度很低的甲状腺癌都找出来。而生活习惯改变导致的肥胖、暴露于辐射等有害环境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更为密切。
误区三:既然广东已消除碘缺乏病,公众不需要继续食用碘盐,长期食用会造成碘过量。
预防控制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化原则。食盐是人体的每日所需,符合上述的原则。人类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世界公认的补碘的最佳途径。从我省的监测情况来看,目前的食盐加碘的浓度不会造成补碘过量。
(医学指导: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所主任医师 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