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近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所(下称“广东疾控艾防所”)喜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9-03/18/006527.html

等待处理…

艾防一线三十载 “铿锵玫瑰”获殊荣

——走进“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广东疾控艾防所

梁宁 龙启穗
2019年03月18日

广东疾控艾防所团队
广东疾控艾防所团队

近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所(下称“广东疾控艾防所”)喜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据介绍,广东疾控艾防所前身为1989年在广东省卫生防疫站成立的艾滋病研究室,现有职工19名,其中女医师14名。面对防治艾滋病的世界难题,她们走在前面,争当防艾探索者;她们深入娱乐和监管场所等地开展宣教干预,甘当健康传播者;她们不畏艰难,勇当援藏常驻兵。三十年来,她们在艾滋病防治领域默默耕耘,辛勤汗水将她们浇灌成“铿锵玫瑰”。

走在前面 启动全国首个全自动艾滋病咨询热线

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及时发现艾滋病病例是当时艾防的关键。广东省卫生防疫站(省疾控中心前身)开启技术研究。1985年10月,省卫生防疫站完成广东省艾滋病监测工作规划,首次启动暗娼、嫖客、血液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艾滋病监测检测工作。依托1985年建立的监测系统雏形,我省在1986年9月检测出首例HIV抗体阳性,为艾防工作打响第一场漂亮仗。

(020)84462000,这是全国首个全自动语音艾滋病咨询热线电话,是艾防专家为艾滋病患者解除恐惧和进行医疗指导的电话。对于艾滋病等敏感问题的健康教育,电话咨询具有方便、保密等优势。1994年12月1日,艾防所启动热线电话。医师们每天轮值,倾听每一位陌生人的倾诉,以一个医生与朋友的双重角色与患者交流,解除他们的疑虑。“我找x医生,我生了个健康宝宝,特意打来报喜,谢谢她帮我度过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我一生都难忘却。”有一次一位艾滋病感染者在经过咨询后,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并通过医学指导生下一个健康宝宝后特意打来电话。这样的事在艾防所屡见不鲜。

以心换心 被艾滋病病毒针头扎伤仍坚持防艾

性传播是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之一。为了摸清性工作者的易感染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更好地开展安全套推广等干预项目,艾防所的医师们深入到服务场所开展实地调研。她们时常需要在下班时间甚至深夜去开展工作,有时还会遇到场所老板或者性工作者的不理解。有一次,有一位场所老板甚至恶语相向,经过医师们的耐心解释及详细解读艾滋病,老板才明白医师们的良苦用心。

在城市或农村艾滋病感染者家里,在医院里,在戒毒所、劳教所、监狱里,到处都留下了所里医师寻找、帮助艾滋病高危人群或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身影。她们不但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流行病学调查,也亲手抽血做监测、随访。在一次医师深入戒毒所为吸毒人员抽血检测时,发生了意外,污染了艾滋病病毒的针头扎到这位医师的手指上。这时,如处理不当,将很可能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默默地,这位医师独自忍受着预防服药副反应和长达半年检测等待期的煎熬。朋友忍不住劝说:“干艾滋病这行这么危险,要不你转行吧?”医师听了摇摇头:“有些工作很难,但总得有人去做。我们干艾滋病的,不能因为危险就当逃兵啊!要以心换心,以爱抗艾。只有我们不放弃,他们才不会自暴自弃。”

乐于奉献 儿女眼中的“出差妈妈”

该所实验室是全省的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不但肩负着全省艾滋病实验室管理和技术指导职责,还承担大量艾滋病检测任务。

一个艾滋病新发感染实验往往连续几个小时,晚上要加班加点。有些女职工的丈夫见了心疼,劝她们别老加班,她们微笑着说“习惯了,有这么多病人在等着,我多加点班病人就少点等待”。由于出差任务较多,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女医师们没有时间顾及家庭,家中儿女私下叫她们“出差妈妈”,老人家多次埋怨她们“只要工作不要家”,这些女职工只有把对家人的愧疚默默埋在心里。

有一次,一位女医师在深夜回到家吓了一跳,戴着娃娃玩具的长发套、粘着娃娃玩具的长眼睫毛的丈夫抱着女儿在客厅沙发睡着了,原来是女儿哭闹着要妈妈,丈夫只能装扮成妈妈的样子陪女儿一起等妈妈回家。

按照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部署,该所历年共计7人多次赴西藏林芝市疾控中心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援藏期间,医师们主动深入基层单位与业务人员和当地群众交流,深入调研当地艾滋病及其他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克服高原气候带来的不适以及远离亲人的思乡之苦,在西藏林芝坚守岗位。

通过开展大量专业领域工作,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建立艾滋病、性病地区级监测点,开展艾滋防治知识和政策宣讲、生物安全培训,发挥“传、帮、带”及桥梁纽带作用,有效促进当地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粤藏两省区疾控系统架起友谊的桥梁。

一名女医师在援藏期间接到儿子的电话,嚷着说长大要送外卖。女医师奇怪地问为什么要送外卖,儿子说只要妈妈叫外卖,他就能来了,就能见到妈妈。多么稚嫩纯粹的梦想啊,女医师强忍冲上眼眶的泪水。在西藏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全所医师们用激情燃烧援藏岁月,用责任书写援藏历史。

精益求精 为社会减少400亿元经济损失

在与艾滋病长期抗争的过程中,该所女职工团结协作,逐渐锤炼成一支钢铁娘子军。

该所19名职工中,2名是留学回国人员,2人获博士学位,7人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技术职称。全所工作人员从不驻足现有知识和技术,孜孜不倦攻克科研难题,先后开展国际合作项目8项,获得国际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由于专业技能处于同行领先水平,国内外多家知名医药和检验企业抛出橄榄枝,但她们都婉拒了。细微处见真情,她们说“这里需要我,病人更需要我。”

凭着对事业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念,该所在艾滋病防治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1991年,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2005年,在全国首次开展在吸毒人群中应用美沙酮替代治疗的可行性研究;2014年,参与“中国艾滋病重大疫情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8年,参与“中国艾滋病流行多维特征分析与循证防治策略构建”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截至2018年,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全省至少减少16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为社会至少减少400亿元经济损失。这一系列荣誉背后,是该所工作人员无畏的勇气和辛勤的汗水。

(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