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编者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9-03/04/006565.html

等待处理…

惊蛰养生:升发阳气少吃酸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 池晓玲科普团队
2019年03月04日

图一
图一

编者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中医认为,这些变化必然会对人的机体产生影响,故养生应当顺应自然,注重天人合一。从本期开始,本报将联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池晓玲科普团队推出“节气话养生”栏目,为读者如何适应节气的变化,有效地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侵害,顺着节气养生提供建议。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较快,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此时已经进入仲春,是桃花红、梨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所有冬眠的动物都开始苏醒并活动,一片春光明媚、万象更新的景象。随着惊蛰的到来,人体阳气继续升发,养生要遵从“春夏养阳”的原则,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同时要兼顾春季肝气过盛容易导致脾胃不适的问题。

精神调养: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建议:第一,生活上不要过分操心或劳累,避免出现劳乏困重之感,不然容易让疾病乘虚而入;第二,要保持心情舒畅、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切忌暴怒、争吵等妄动肝火的行为,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

起居调养:虽然惊蛰气温回升,但天气寒温变化仍较大,此时“春捂”仍然不能忘,要根据天气添减衣被,以帮助抵御渐退的寒气,有助于气血流通。另外,应适当晚睡早起,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同时长养阳气,以顺应自然界气机,同时注意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若起居不慎,可引起目赤口苦、心烦眠差等症状。此时可多揉行间穴疏肝理气、泻心火。行间穴在足背的第一、二趾间的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用拇指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每日各按揉双足的行间穴2~3次。

运动调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选择一些较舒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晨起散步或郊游,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舒展关节,阳气生发。天晴时尽量多到户外活动晒太阳,日光浴也可养人体之阳气。晨起可站在阳台或窗前,充分舒展身体,微睁双眼,凝视远方,然后双眼微闭,将双手搓热,捂在双眼上片刻,反复21次,可以保养眼睛,防干涩。

饮食调养:池教授建议,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惊蛰时节肝气正旺,易伤脾,故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具体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切忌老吃滋腻大补之物。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温中健脾的好食材——藠(常被误写为“荞”)。

藠(jiào),中医称为薤(xiè),是百合目石蒜属植物,叶子像葱,根像蒜,其鳞茎是有名的中药薤白。春季取食藠的鲜嫩根苗,秋季则采收鳞茎腌制成藠头,是南方大部分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食品。藠菜清甜无渣,兼有葱、韭、蒜之辛辣甘香气味,故有“菜芝”之称。中医认为,藠味甘,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是春季适宜食用的“五辛”之一。《日华子本草》记载:“煮食,耐寒,调中补不足,止久痢冷泻,肥健人。”作为药食两用之品,藠菜搭配其他药物或食物制膳,有防病治病之效。如将藠菜(连根,50克)洗净后切段,粳米(100克)淘洗干净,共同煮粥食用,具有健脾温中、止泻的功效,尤其适合平素脾胃虚、大便溏的人。

栏目:节气话养生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