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如果家里老人胸部疼痛,请立刻含服10粒复方丹参滴丸。如果每个看到这条微信的人,能够转发10份给你的亲朋好友,肯定至少有一条命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8-12/24/015624.html

等待处理…

2018年朋友圈十大急救谣言

医学指导:北京市密云区医院急诊外科 高巍
2018年12月24日

“如果家里老人胸部疼痛,请立刻含服10粒复方丹参滴丸。如果每个看到这条微信的人,能够转发10份给你的亲朋好友,肯定至少有一条命将会被救回,愿天下父母都能健康平安。”相信不少人都收过此类来自微信好友的“好意提醒”,相信发信息的人都出于好意,但到底是否科学、是否真的能救人就要听医生的了,本文盘点2018年朋友圈出现的十大急救谣言,将其一一击碎!

谣言1:心脏不适时赶快吃药

“再次忠告50岁以上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在睡眠时如果心脏病突发,剧烈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立刻口含十粒复方丹参滴丸,或者硝酸甘油片2片,或者阿司匹林3片(300mg)嚼服,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然后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静候援助,千万别躺下,心脏科医师强调,如果每个看到这条微信的人,不要光点赞,能够转发10份给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条命将会被救回,愿天下父母都能健康平安。”

辟谣:

临床上,硝酸甘油用于冠心病及心绞痛的治疗与预防,同时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衰。可是,当出现心绞痛的时候若血压低、心率过快或者过慢者,禁忌口服硝酸甘油,而且硝酸甘油应该是舌下含服,青光眼患者和饮酒后患者也是不能吃的。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聚集起抑制作用,可用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但是,过敏者,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有出血倾向者(脑出血、动脉夹层等)不能用。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作用大致相同,都是用于辅助治疗心绞痛。

至于千万别躺下,事实上胸痛是因为心肌缺血所引起,躺下有助于血液循环,可适当缓解缺血改善病情。同时也可以防止应用硝酸甘油带来的血压降低引发的摔倒。

正确的做法是,无论年纪大小,请您一定要记住,在睡眠时如果心脏病突发,剧烈的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在病人血压、心率正常,无青光眼,未饮酒的情况下,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患者既往无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倾向者应立刻嚼服阿司匹林3片(300mg),同时可辅助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如果患者昏迷,不可口服药物治疗,以免误吸。立刻拨打急救电话,不可用力活动,平躺或半卧,头偏向一侧,静候救援。

谣言2:心脏不适时,按压胳肢窝

当心脏出现不舒服,或者看有人倒地,“按压胳肢窝能救命。”这样做是想让血流加速,加速回心血,从而冲开被堵塞的心脏血管,达到“救人”的目的。

辟谣:

这种方法千万不要信也不要去尝试!出现心脏不舒服,或者出现突发胸痛时,切记不可用力活动。应该保持一个平静的状态,不动不用力,立刻拨打120。

选择安静场所休息,让病人绝对卧床,排除情绪激动或劳动等诱发发作的因素,消除病人心理恐慌感和焦虑感,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减少心肌耗氧量。若是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的病人,帮助他选取半卧位或坐位,帮助病人可以通畅呼吸;如发生血压下降或休克,应取平卧位,保持患者处在舒适体位,做好保暖,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让病人平躺或半卧,头偏向一侧,静候救援。

谣言3:足底放血急救脑溢血

一则《1分钟,告诉你脑溢血救命绝招》的文章在朋友圈广为传播,文中说在脑溢血病人发病4小时内,用针在患者足底刺出黑血,这样可以将脑溢血的后遗症降到最低。

辟谣:

这个做法是错误的。遇到疑似脑卒中病人时应:

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让患者侧面卧位,防止呕吐物引发窒息;

不要随意翻动病人。

谣言4:溺水要倒挂控水

今年夏天,一名8岁男童走到1.6米深的成人池,结果不慎溺水,事发后,现场一名工作人员立刻对溺水小孩实施“倒挂”抢救,随后,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对男童实施心肺复苏后又送往医院,但男童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辟谣:

之前确实有提倡过“控水法”这种急救措施,但是经过大量反复的研究,证实这样做法是错误的。任何形式的控水法都是陈旧的、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是唯一有效的急救方法。

谣言5: 发烧要“捂汗”

父母长辈经常会告诉我们:发烧了要多穿衣服——“捂汗”,不要着凉,不要吹风,汗出了,烧就退了,病也自然就好了。

辟谣:

这是个老观念,我们应该适时的改一改了。发烧分为三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在体温上升期时我们会觉得冷,甚至寒颤。这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对我们身体所发出的指令。这个时候应该要保暖,应该多穿、多盖,避免再次着凉。

体温高峰期:当体温达到了高峰期时,我们其实就不会再觉得冷了,这时应该适当的减些衣服,同时可以用温毛巾擦拭腋下、颈下、前胸及后背,进行物理降温。如果这个时候还是一直捂着,就会导致身体高热不退,这也是小儿发生高热惊厥的常见原因。

体温下降期:这个时候会大量出汗,严重者可致脱水,所以需要注意多饮水。

总之,发烧的时候应该冷了穿,热了脱。

谣言6:癫痫发作要撬牙

因为癫痫发作,防止咬舌,用钥匙撬崩了牙;因为癫痫发作,防止咬舌,家长用勺子捅破了孩子的喉咙,差点因为血块窒息;因为癫痫发作,防止咬舌,塞手机、塞鞋、塞卫生巾、塞手套、塞药丸、掐人中、牙签放血,甚至给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等等各种奇招。

辟谣:

癫痫发作引起的抽搐,在发病倒下的那一瞬间,其实该咬的就已经咬完了,最多就是咬到舌尖、嘴角,会有一些轻度的出血,但这种咬伤基本可以不做处理,根本不会危急生命,这种抽搐一般持续3~5分钟后自行缓解。发现抽搐的病人,只要确保其周围环境的安全;让其侧卧位(左侧卧位最好); 舒展其四肢;最好在头下垫上衣物等柔软物品,防止因为抽搐时头与地面摩擦带来的损伤;然后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到医院就诊。不要以为抽完就好了,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当其摔倒时有可能带来其他的损伤。

切记不要用力摇晃病人;不要给其嘴里塞任何东西;不要强制束缚其抽搐的肢体;不可掐人中,更不能胸外按压;不要给其吃任何药物,(即使醒后也不可,喝水都不行)。

谣言7:蜂蜇伤后拔毒刺

辟谣:

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如果遇到蜂蜇伤后:

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

第二,针对不同类型的蜂蛰伤可用肥皂水或醋反复冲洗。

蜜蜂蛰伤,因其毒液为酸性,可用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涂敷蛰伤局部。黄蜂蜂毒与蜜蜂蜂毒不一样,为弱碱性,所以局部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伤处。

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切记立刻就近就医。

谣言8:拍胳膊肘治疗心脏病

心脏病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出现了狭窄甚至阻塞,拍胳膊肘能解除狭窄和阻塞,疼痛还会加速本已生病的心脏的跳动!

辟谣:

正确方法是让患者坐位或者卧位休息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切记不可用力活动。

谣言9:鱼刺卡喉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鱼刺一般是很细小的,它不会造成气道的梗阻,不会使人窒息。但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冲击有可能会对内脏产生损伤。

辟谣:

鱼刺卡喉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这是严重的错误!正确方法:

1. 停食,放松:首先,应立即停止进食,连水都不要喝,放松咽喉尽量减少吞咽动作,舒缓情绪。

2.试着用镊子轻轻夹出:如果发现鱼刺不大,扎得位置不深,就可以自行试着用小镊子轻轻将其夹出。

3. 扎得太深一定要上医院:如果没有发现鱼刺,或者看到了鱼刺,但鱼刺非常粗大,扎得很严实,这些情况,就不要乱拔,避免发生新的创伤,一定要到医院请专业医生诊治。

谣言10:烫伤偏方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各种治疗烫伤的“偏方”真不少,有往创面涂牛奶、牙膏、酱油、蜂蜜、白酒,也有撒盐、撒面粉、撒香灰等,更“奇葩”的,还有往创面涂汽油、敷生青蛙肉、狗毛……

辟谣:

这些“偏方”都是错误的!烫伤后的急救应是:

冲: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时间20分钟。冲洗时注意水流缓慢,最好让水流经过正常皮肤后再流到烫伤创面,不宜直接冲洗烫伤创面。

脱:反复冲洗后,轻轻脱掉或剪掉烫伤处的衣服,不可暴力,防止创面皮肤再次撕扯。

泡:如果是四肢处的烫伤可将创面再次泡在冷水中降温,缓解疼痛,减少水泡的出现。

盖:用干净的毛巾或者毯子盖住烫伤创面。

送:根据伤情自行或拨打120送至医院。

注意:

1. 烫伤后,不可自行在创面处涂抹牙膏、香油、酱油、面粉、药面等等。

2. 脱掉创面衣服时一定要动作轻柔,防止对皮肤的撕扯,避免二次损伤。

3. 创面水泡不要自行挑破,创面残留皮肤不可自行撕掉。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