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一院医护人员冒着辐射的风险,给患者进行肺移植手术 李进 摄
▲护士穿着10公斤的铅衣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李进 摄
广州讯 近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手术室,一台肺移植手术历经六个小时终于顺利结束了。这不是一台普通的肺移植手术,由于患者刚做完放射性核素检查,为了防护来自患者体内的核素辐射,医护人员要身着10公斤密不透风的铅衣、佩戴着厚重的铅帽、铅围脖进行手术。虽然手术室内恒温26℃,但医护人员走下手术台时个个挥汗如雨。
刚做完核素显像检查就接到肺移植通知
尹亮(化名)经检查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伴肺间质纤维化。一年前,一次感冒让他的病情迅速恶化,轻微的活动都会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必须要靠吸氧维持正常生活。
今年50岁的尹亮来到广医一院,找到该院何建行教授团队。经过详细检查评估,医生认为,肺移植手术是他唯一的出路。被疾病折磨了七年的尹亮,成为等待肺移植大军中的一员。按照常规的术前检查安排,8月8日下午,主管医生给他进行了核素显像(ECT)检查。这种检查是将带有放射性的药剂引入体内,来检查患者有肿瘤及是否转移。而就在这时,家人接到通知,已经找到了适合尹亮的供体肺捐献者。
合适的供体可遇而不可求,一旦找到就必须尽快完成手术。但是,尹亮刚做完ECT检查,放射性核素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代谢完全。如果马上手术,医生、护士可能因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患者而受到辐射。
经过术前讨论,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决定:肺移植手术照常进行!为了将这场生死攸关的“生命接力”顺利完成,同时保障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团队用铅制屏风在手术室搭起临时的“辐射隔离区域”。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都在手术衣里先穿一件10公斤重的铅制隔离衣,外面再穿一件手术隔离衣。除此之外,还要佩戴一两公斤重的铅帽、铅围脖,整套装备如同给医生、护士从头到腿都绑上沙袋。
身穿10公斤重铅衣 争分夺秒完成肺移植
手术日当天早上七时许,医生和护士便投入到术前准备工作,从调整体位、消毒、麻醉,到连接各种静脉注射管道,每一步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在另一间手术室里,在省红十字会的见证下,医院OPO(器官获取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向捐献者默哀致敬,随后,器官获取手术开始。
两间手术室,两组医护人员,共同为这场“生命接力”而奔跑。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医生要做的就是将尹亮那“千疮百孔”的一侧肺脏取出,然后将供体肺放进他的右侧胸腔,进行气管、血管的精细吻合。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分钟都与生死相关,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与懈怠。
手术台上,医生们聚精会神地盯着打开的胸腔,剪、切、缝……这些动作平时就要求精细准确,如今更是要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台上配合的护士按照医生的需求,选择、传递各种器械。体重不到百斤的护士,同样穿着10公斤重的铅衣工作。
在室温26℃的手术室里,医护人员身穿10公斤密不透风的铅衣连续工作了六个小时,汗水湿透了里面的衣服,他们却全然不在意。当供体肺终于在新的胸腔里面开始发挥作用的那一刹那,医护人员才如释重负。
当其中一位主刀医生、器官移植科主任医师徐鑫从手术室里走出来的时候,额头上满是汗水,他匆匆忙忙换下了已经湿透的手术衣,又继续投入到另外一台肺移植手术中。
(韩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