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近日联合制定了《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加快推进我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布局,完善管理和支持措施,促进我省临床医学研究创新发展。
《方案》提出到2021年,在全省组织建设30~50个临床(含中医)医学研究中心,开展5~10项万人以上规模的疾病人群队列研究,开发10~20项疾病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不少于5项国际水平的临床实践指南,打造一批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和信息库,构建体制化、机制化的转化推广体系,普及推广一批医学科技成果,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攻关的医学科技发展新模式,建成一批立足广东、带动华南、辐射全国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力争使综合实力特别突出的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序列,打造一批广东省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高地。
五年磨一剑:构建覆盖多个疾病领域的临床医学研究与应用网络
2013年,我省启动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经过5年建设,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试点工作在临床技术联合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了由国家中心、省级中心为主体,覆盖多个疾病领域的临床医学研究与应用网络。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省已启动涵盖鼻咽癌、心血管病、神经外科、肾脏病、致盲眼病、器官移植、出生缺陷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消化系统疾病共9个领域的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项目,而依托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建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组建的“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在临床研究方面,广东省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项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精准医学研究,已收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3家中心生物样本80545例,其中肾病患者47094例,正常人群33451例,并逐步开展长达10年的队列研究。广东省鼻咽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项目通过高水平研究平台和协同研究网络,开展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使广东省鼻咽癌个体化多学科综合防治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广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项目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培养了6个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训技术骨干80人。广东省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项目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55家县级医院2932名医护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肾脏病诊疗技术水平,并实现了广东省县级医院血液净化技术全覆盖。
在成果转化方面,广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项目建立先心病防治研究网络平台,完成流行病学网络监测样本量20万人,完成心力衰竭新型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5000例,建立心力衰竭数据库与生物标本库等。
砥砺自生辉:打造一批广东省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高地
广东为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设立了阶段性目标。通过3~5年的建设,充分发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引领、集成、带动、普及作用,建立和完善全省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协同研究一批诊疗新技术,推广、转化一批成熟的诊疗技术,使医学研究成果能够更多地惠及百姓,为我省医药卫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科技支撑。同时,确定了7大重点任务,包括:确定兼顾平衡,合理布局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整合共享,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公共平台建设;需求导向,开展高水平多中心临床研究和精准医学研究;提升能力,培育临床研究的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集成力量,政医研企协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普及惠民,提高基层疾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开放创新,加强区域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广东将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充分考虑地区疾病谱的特点,围绕我省的地方常见肿瘤(鼻咽癌、食道癌、肺癌、肠癌、肝癌等)、成人和儿童重大慢性病、精神心理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见多发病、地方特色病的防控需求和临床应用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布局,兼顾领域和区域平衡,实现主要疾病领域、临床专业及全省各地市全覆盖。
广东将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平台建设,包括建立全省临床样本共建共享平台和建设省级全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出生缺陷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领域组建满足临床不同需求的生物标本库,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样本管理平台;实施广东“健康云”服务计划,建设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成全省统一的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以三大数据库为核心,建设省级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联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高我省健康服务效率和水平。
广东还将开展高水平多中心临床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和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研究、创新性转化应用研究、规模化应用推广研究、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型健康人群队列研究,在临床研究的高精尖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在统一标准与信息化共享的基础上,整合我省已有健康人群队列资源,建立10万人的大型覆盖生命早期至成年期自然人群队列,并长期随访。
《方案》还提出基层适宜技术推广科技行动、网络协同服务科技行动、健康医疗科技扶贫行动等三大基层普及推广行动。要引导医药卫生科技资源向粤东西北贫困地区合理下沉,引进适合贫困地区的基层技术,建立科技示范网络,组织开展科技推广、人员培训、专家会诊、项目合作、诊疗指南和规范推广应用等科技行动。
(潘成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