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讯 日前,《广州市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工作方案》和《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及其收付费标准的指导意见》出台。10月11日,广州市医改办、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市民关心的诸多问题进行解读。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拟定
2017年,广州市各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城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卫生院、村卫生站)达到100%,覆盖辖区所有街道和镇村。优先覆盖本市户籍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到2017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到2017年底,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60%以上。到2017年底,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所有常住人口,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签约服务包分为3大类型
广州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分为免费服务包、基本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3大类型。其中,免费包年签约服务费为30元/人·年,全部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列支;基本服务包分成2种:职工医保参保人年签约服务费为130元/人·年(包括基本公卫经费30元、医保基金70元、签约居民自付30元),居民医保参保人为70元/人·年(包括基本公卫经费30元、医保基金20元、签约居民自付20元),医保基金支付的费用不纳入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年人均限额结算标准范围;个性化服务包由各区或基层单位制定,在市级文件印发后3个月内出台。
签约服务具有四大特色
记者在会上获悉,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医保基金购买签约服务、医保基金以增量方式进行支付、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全科—专科联动协作等四大特色。
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胡丙杰介绍,广州市基本服务包采用医保基金购买服务方式,由医保基金给出支付标准,签约双方协商确定项目。基本服务包中由医保基金承担的签约服务费,不纳入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年人均限额结算标准范围。广州根据家庭医生年签约服务费的实际数额据实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原则上家庭医生免费服务包、基本服务包的年签约服务费80%由全科医生及团队自主分配,20%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筹,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分配比例。此外,经家庭医生转往上级医院,可享受“三个优先”服务(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2017年,力争广州地区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家庭医生团队开放的专家号源不低于20%。
(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