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初,省委书记胡春华到台山市调研后,江门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医联体管理试点工作,研究制订《江门市开展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决定通过实施紧密型“1+N+N医联体”管理,实行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县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方式,使县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基层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时至今日,江门“医联体”项目开展的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效?近日,记者从江门市卫生计生局了解到,目前该市的16家医联体试点中,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双水分院等8个试点分院的基建工程已完工,台山市人民医院汶村分院等6个试点分院开始施工;下沉的专家通过开展培训、讲座、查房指导等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切实提高基层服务能力,试点分院的门诊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医联体“联”出高效救命线
8月24日凌晨,恩平市人民医院沙湖分院(下称“沙湖分院”)收治了因一氧化碳中毒的一家7口。经初步抢救处理,5名轻度中毒的患者已得到好转,但2名重度中毒患者仍昏迷不醒,患者家属焦虑地追问医生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是否需要转院。沙湖分院副院长肖志衡安抚患者家属说,“沙湖分院和市人民医院已建立医联体,可与总院专家进行远程视频会诊。”
肖志衡立即打开远程会诊设备,与恩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周利权取得联系并汇报病情。周利权在视频中亲自指导:“患者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明确,先加强吸氧治疗,并注意保护脑细胞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对症治疗,同时总院做好救治准备,随时接收患者转院进一步处理。”肖志衡及相关医生护士马上按指示进行抢救治疗。
经过半小时的救治,2名昏迷患者终于恢复了意识,渡过了危险期,其余5名患者情况稳定。患者家属对恩平市人民医院总院和分院的及时救治竖起了大拇指。据沙湖分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医联体云诊室会诊系统不仅可以得到总院专家及时、有效的救治指导意见,让患者迅速脱离危险,恢复健康,还避免了转院贻误病情及舟车劳顿。
不仅是上述群众对医联体发挥的作用表示肯定,家住台山市汶村镇的黄伯也深为感慨。几个月前,黄伯在台山市人民医院做了肝脏部分切除手术,让他高兴的是,他不用跑到90公里以外的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在家门口的汶村镇中心卫生院就可以复诊了,而接诊的正是他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时的主刀医生。“城里专家到我们这里坐诊,我们就不用跑来跑去,方便了很多。”黄伯说。
据统计,今年1~7月,江门医联体总院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2293人次;试点分院医务人员到总院学习进修人数达156人次。试点分院上转患者1990人次;总院向试点分院下转患者712人次。
创新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江门市紧密型“1+N+N医联体”管理,是以县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模式,使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基层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总院和分院进行深度合作。按照五统一(即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四加强(即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疗服务建设)、三不变(即行政建制不变、财政供给机制不变、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变)、三推进(即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推进分级诊疗、推进利益共享)的要求,实行一体化管理,收益统一分配,风险共同承担。
江门市紧密型医联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医联体为载体,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等措施,完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医联体框架内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机制建设。
目前,江门市构建多种模式的医联体,除了以县级医院辐射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县域医疗共同体以外,还包括其他具有多元化、差异化和创新性的医联体模式。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等三甲医院,与江海区区级医院组建覆盖市、区、街、村(社区)四级的“1+1+N+N”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一纵到底、一贯到边,发挥三级医院龙头引领带动作用,使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村一级;市五邑中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先后与国内外、省内外部分医院和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及辖下所有卫生院中医馆建立远程会诊。蓬江区正探索构建“N’+1+ N1医联体”(“N’”代表市直医院,“1”代表市二院,“N1”代表基层医疗机构)。市中心医院、市五邑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三院等医院分别与省级、县(区)级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先后建立了肾病、妇幼、精神病等16个专科联盟。
“软硬兼施”齐力推动医联体建设
医联体的建设中,需要“软硬兼施”。
在基层医院硬件方面,该市的首批10个医联体试点分院中有3个需要异地重建,7个要在原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初步估计10个分院建设投入将近10亿元,由省、市、县三级支付,并于今年10月底前基本建成。而按照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增设的第二批6个试点分院也要基本完成建设。目前,各市(区)均已成立专门的医联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结合本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地域位置特征及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发展情况,确定了选点和制订具体医联体实施方案;完成试点分院设计、建设方案和经费测算;细化任务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工作。
在解决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配套政策、制度跟不上等“软件”问题上,江门市已制定出台医联体框架内双向转诊、人事管理、对口帮扶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出台医保、财政、人事薪酬改革等配套政策,制定和完善医联体内各项管理制度。据了解,该市已于去年制定印发《江门市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方案(2016—2018年)》,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推进“三医联动”。此外,仅今年上半年就陆续出台了16个配套政策文件。制定出台的关于医联体医保配套政策,提高了试点分院医保定额,探索推行与分级诊疗制度相衔接的医保费用“总额预付、结余奖励、超支分担”制度,引导建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医联体内上转、下转视为同一医疗过程,上转病人只支付起付线差额部分,下转病人减免挂号费、不再设起付线。在起付线设置及标准、首诊机制、转诊流程、报销比例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引导群众小病在基层就诊。
在医药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从《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非基本药物(含低价药品目录),结合以满足辖区居民用药需求为导向,扩大医联体试点分院用药目录,确保用药衔接,并制订统一配送制度,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该市正积极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核定保障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配置,同时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财政补助力度。医联体内人员实行县招县管镇用,并根据政策规定和服务需求实行人员双向流动,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