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讯 今年,深圳正式启动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宝安区“中医药创新之都”作为其中的重点推进对象,已先试先行,创建工作正稳步向前。目前,“中医药创新之都”的核心内容,建设的“五大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区域中医科教中心、区域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心、区域中医药产业中心、区域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已初具规模。
建设中医院集团
宝安区于2015年对辖区中医药事业进行整合升级,正式提出打造“中医药创新之都”的宏远规划。规划指出,宝安区将依托该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建设包括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区域中医科教中心、区域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心、区域中医药产业中心、区域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在内的“五大中心”。
在“中医药创新之都”建设最大手笔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方面,宝安区于2015年12月成立全国首家中医院集团——宝安中医院(集团)。该集团是由“1总院+5下设医院+5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成的三级网络完善、分级诊疗明晰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集团。集团建设旨在加快宝安中医医疗、科研、教学、文化建设,为深圳市民提供更好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中医药产业结构发展,推动宝安区中医药事业逐步达到国内领先、国际水准,建设中医药强区,助推宝安区打造“中医药创新之都”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同时为深圳公立医院综合性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集团通过集群化办医、集团化管理,发挥中医院的示范作用和名中医的带动作用,各项建设发展迅速。集团成立一年多来,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均实现了长足的进步,现有市级以上中医重点及特色专科20个,引进全国19个名医团队及22位名医“大咖”。2016年,该集团服务门急诊人数同比增长10.35%,危重症病人(CD型病例)同比增长70.81%。
未来5年,宝安区将新建45间中医特色社康中心,标准化设置名中医工作室、治未病中心、康复保健部和视觉识别系统,全区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社康中心达到100家以上,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有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多方合作联手
除了以宝安中医院(集团)为核心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外,宝安区还大力开展区域中医科教中心、区域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心、区域中医药产业中心、区域中医药大数据中心等的建设。
在区域中医药产业中心建设方面,宝安区政府与康美药业签订《医疗健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中医药产业发展、文化交流、创新研究、健康养生养老、肿瘤康复等领域开展合作,包括建设宝安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药品交易中心、大健康业务总部、康美中医药创新研究院、康美国医馆、“互联网+健康”平台六大项目,前期投资约30亿元。双方强强联合,将加快宝安医、药创新融合,为“中医药创新之都”打造完善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和大健康生态圈。
在区域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宝安提出了打造“智慧中医”理念。据了解,宝安中医院(集团)将“智慧中医”理念植入医院建设中,于成立之初就启动了全流程“网上医院”项目。手机操作完成预约挂号、在线候诊、诊中支付等流程,平均可为每位患者节省近2小时的等候时间。去年,集团还启动了“智慧药房”工程,运用全信息化管理,患者不用再在医院排队拿药,通过手机网络预约派送,煎煮好的中药便可定点送到患者手中,大大优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今年5月,宝安中医院(集团)与广东省中医院等签约,成立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
此外,在区域中医科教中心建设方面,该区已与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洽谈全面合作;中医药科研平台(中心)建设项目吸引多项科研项目入驻。
在区域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心建设方面,宝安区承办了世界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化分会中医药科研产业化学术年会,第一、二届全国中医馆发展论坛等高水平国际国内交流活动。全区各学校也把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管佩祥 张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