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编者按】8月17日,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 ,我省“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詹红,深圳罗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7-08/21/013742.html

等待处理…

敬佑生命 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 大爱无疆

——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我省受表彰代表先进事迹摘编

2017年08月21日

【编者按】

8月17日,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 ,我省“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詹红,深圳罗湖医院集团等12个先进集体,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李铁钢等51名先进工作者,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等国家和部委领导的接见和表彰。为深入学习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本期将获表彰代表先进事迹摘编刊发,以飨读者。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左三)向受表彰代表表示祝贺

最美急诊“女超人”书写大爱人生

——记“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詹红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一名女医生,在急诊一待就是30年,还乐此不疲。她就是急诊科主任詹红教授。

她医术精湛,对病人体贴入微,被誉为贴心的“女超人”;她满身都是“正能量”,同事们爱叫她“大红花”,也都说,“有詹主任在,再苦再累,心情都是灿烂的!”

敢为人先,号称“急诊先锋”

30年来,詹红与同事共同处理急诊患者600多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近100万人次。

她的医术医德有口皆碑。一年多前,一位高龄患者因脑梗塞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在基层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中山一院急诊重症病房抢救。由于担心母亲,患者家属坚持要求在急诊科重症室陪伴母亲渡过难关,在治疗期间,又因心理着急,不时对急诊科的工作提出疑问甚至质疑。

面对如此“挑剔”的家属,詹红没有动气,而是精心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仔细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耐心地听取家属的意见。

经过33天的悉心治疗,这位6个器官功能损伤的老人以良好的健康状况出院了。患者家属因此夸詹红是“一指禅”,赞赏她精确地调整了呼吸机参数,并为她的高超医术“点赞”。

彰显大爱,甘当“公益卫士”

詹红几乎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个节假日。这么多年来她也觉得亏欠家人许多,但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患者及家属的鼓励、身为医务人员的责任让她最终坚持下来。

近几年,非典、甲流、登革热等疫情接连发生,急诊科首当其冲,期间曾连续出现日急诊量过千,且有大量发热病人的情况。詹红作为主任,既要在临床一线诊疗患者,又要统筹预防疫情扩散,还要尽量避免自己的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詹红还将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将医者大爱送进家家户户。2011年詹红作为卫生部派出的首次以“国家医疗队”命名的全国三支医疗队之一的医疗队副队长,来到贵州毕节、威宁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她亲眼目睹缺医少药地区老百姓用粪便给中毒患者催吐情景,经历了急救出车在盘山公路上遭遇刹车失灵险些葬身悬崖的惊险,这让她深深体会到基层老百姓就医不易。

为此,她与当地急诊医生一起出诊,亲力亲为救助当地贫困患者,还认真耐心地向当地医护人员传授经验知识和现代的急诊理念,为贫困山区打造一支不走的急救技能培训专家团队。

以健康为中心 努力让居民少生病

——记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

2015年8月20日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正式成立,集团由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康复医院、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5家区属医院,23家院办院管社康中心以及1个研究院共同组成一体化紧密型唯一法人代表的医院集团。

医院集团创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区政府委托理事会对集团进行管理,理事会负责重大决策,区卫生计生局负责行业监管,医院集团负责管理运作,做到各司其职、管办分开。

罗湖医院集团以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为纽带,以建立医保费用“总额打包、结余奖励”机制为核心,以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努力构建区域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罗湖医院集团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使得医保支付由“保疾病”转变为“保健康”,从根本上消除医院过度提供服务的动机。办医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真正把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好,将家庭医生服务落到实处。

基层社康中心的管理实现“院办院管”到“集团统管”,布局从“小而散”到“大而均”,配置标准从“达标”到“优质”,人才从“留不住”到“下得去”,从根本上解决社康中心“缺医少药”的问题。

居民就医成本下降。社康中心实现全人口覆盖,居民在家门口10分钟步行路程内即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影像诊断中心、检验中心的组建使得集团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集团远程会诊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即能享受国内外顶级专家服务。大力发展家庭病床服务,主动送医上门,将医院服务延伸到家庭。

罗湖医改模式获得李克强总理点赞,马兴瑞省长明确指出“罗湖的模式完全可以推广”。今年6月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2017中国卫生发展高峰论坛邀请罗湖医院集团分享罗湖医改经验,并将“罗湖模式”纳入35项深化医改重大经验。

“火眼金睛”锁定病原 疫情处置“一锤定音”

——记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以下简称“微检所”)作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病原学检测鉴定的核心部门,面对传染病防控新常态,他们严密监测、精确检测、创新驱动、锐意进取,练就快速精准识别病原体的“火眼金睛”,在我省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工作中“一锤定音”,为我省取得传染病防控战役的胜利起到关键作用。

强专业,为科学决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新发传染病检测难度大、时效强,及早锁定病原将为防控赢得宝贵时间。

微检所确诊我省首例人感染H5N6病例,发现广东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例;2014年底,面对埃博拉输入的潜在可能,他们一举攻克51例埃博拉留观病例排查,成功将埃博拉病毒“隔离”在国门之外;2015年,面对我国第一例输入性MERS病例,他们利用移动P3实验室在一天内完成病例确诊,并对确诊病例和75名密切接触者持续开展实验室检测,有效防止我省出现二代病例。

目前,他们建立的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筛查体系,覆盖对全球有重大影响的30余种传染病和20种境外流行的新发传染病,平均确诊时间3小时,疫情病原学明确诊断率100%。

为能及时清晰掌握病原特征变化,微检所针对我省重大传染病病原体基因组持续开展深度测序分析。

近年来,他们通过对环境中多达6000多份禽流感病毒样本进行逐一检测和溯源分析,及时发现我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头以及在本省持续循环的分子机制,为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他们通过对近年168起诺如疫情2000多份标本的基因分析,及时发现输入新病毒情况,阐明新病毒传播规律,并在国际上首先报道新出现的优势流行株。

他们改进手足口病原检测手段,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特征,发现我省引起该病暴发的新病原,为应对严峻防控形势提供有力科学支撑。

勇创新,在公共卫生空白领域实现突破

微检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作为全省疾病防控实验室技术支撑的核心,他们将工作与科研有机结合,在检测应用技术上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成绩。

目前建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高通量测序平台,积极开展病原体多重检测技术、溯源技术、病原体特性以及传染病症候群检测监测研究以及病原环境分布情况研究等。

2016年微检所迅速建立针对寨卡病毒多种标本的技术方案,成功筛查15例寨卡病例和3例隐性感染者,创新建立乳鼠加细胞的病毒分离技术,成功分离到寨卡病毒,完成广东首例输入病例唾液标本中寨卡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今年通过对两例人感染H7N9病例分离到的病毒分别进行基因测序分析,首次发现病毒血凝素链接肽位置发生基因插入性突变。

抓培训,致力提升全省微生物检测能力

在注重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微检所致力加强对基层队伍的培养和技术指导,定期对全省疾控和医疗机构微生物实验室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举办“手把手”专项培训,为市县培养技术骨干,提高全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

通过整合省市县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源,他们牵头建立广东省传染病应急和监测实验室网络,多级联动、立体高效开展实验室检验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泛珠江三角洲传染病应急和监测实验室网络,将网络扩展到湖南、江西、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广东等南方9省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显著提高地区协同防控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能力。

疾控尖兵 构筑传染病防控“安全墙”

——记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李铁钢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部主任、主任医师李铁钢,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广州市公共卫生防病基层第一线。多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他过硬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本领,成为我省疾控战线上的一名尖兵,亦是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域的学者专家。

近年来,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李铁钢成功处置近百起传染病暴发疫情。

2006年广州报告首例人感染H5N1病例。这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传播力强,病死率高达65%,但传播途径尚未明确。李铁钢第一时间深入患者病房,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近距离对患者进行详细调查,并从病人身上抽取肺组织穿刺物。由于病例很快死亡,李铁钢通过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及采集到的那份可贵的标本让广州疾控部门及时查找到致病真凶,迅速开展多项针对性防控措施,确保与病例接触人员未发生继发感染。

2009年墨西哥等地猪流感暴发。李铁钢分析研判,认为该病毒很有可能传入我国。于是他连夜拟定防控指引、技术汇编,下发到全市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就在指引下发后的一个星期,广州出现首例输入性猪流感,接着猪流感在广州暴发。李铁钢的技术方案被省疾控中心编印后转发全省,成为我省应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蓝本。

2014年以来,广州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疫情。李铁钢带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开展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追溯感染来源,布控预防性措施,确保广州一方平安。

2014年,李铁钢主动报名参加援非抗击埃博拉工作。在国家队500余人的候选人中,李铁钢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以及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脱颖而出,成为广州市唯一代表,奔赴非洲抗疫。在非洲现场,李铁钢每天几乎只休息4个小时,开展公共卫生救援工作,同时将非洲现场的工作经验及时传达给祖国后方。

他和队友们的现场工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WHO官员专门接见并对中国的救援工作给予极高的评价,加纳国家电视台国际新闻频道进行专题报道。

近年来,李铁钢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调查和现场实践,攻克多项科学难题,取得诸多成果,部分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他和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阐明甲型H1N1流感感染后的血清抗体动力学特征;揭示了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规律;率先建立新型流感病毒监测与预警系统,科学预测流感大流行后人群中毒株变迁趋势,后被实践证明,他们的预测完全正确。

本版编辑整理 辛江 摄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