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省委领导指示精神,省委宣传部、省卫生计生委近期组织了我省多家主流媒体和省卫生计生委机关报《广东卫生计生》开展广东医疗人才援藏等宣传报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卫生职业精神,充分展示广东卫生工作者在援藏等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和做出的突出贡献,进一步打造“广东医生”主体形象。今日起,本报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7月的盛夏,享有“雪域江南”之美誉的林芝,冰川映衬着森林,碧湖倒映着雪山,风景如画。在广东省第二批“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医疗队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工作任务即将归来之时,记者来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采访了这支可敬可赞的援藏医疗队,并深入波密县、察隅县领略了对口帮扶的广东医生建设西藏爱洒高原的风采。
一路走来,一幅幅广东医生救死扶伤、甘于奉献、无私援藏的画面展现在我的面前。每个人有志而来,有为而去,用爱心和汗水、精湛的医术在雪域高原上唱出一曲曲医疗援藏的动人之歌……
加强学科建设 提升“造血功能”
2016年7月16日,广东省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16名队员来到林芝市,支援林芝市人民医院建设。队员主要来自湛江、茂名市,此外还有省人民医院和南方医院专家各一名。
“这一年,我们队员克服家庭困难和身体不适。援藏期间,先后有3名队员的父母(岳父母)去世,一名队员父亲病危,一名队员一直尿血但仍带病工作,充分体现了奉献精神。队员们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临床业务开展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成绩。”南方医院烧伤科主任、广东省第二批组团式医疗队队长、林芝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梁磊说起他的队员们如数家珍。
据介绍,一年的援藏,医疗队针对医院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仅完善病历质量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护理文书书写等管理制度就达70项,规范医院医疗诊治行为,提升了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医疗队还根据学科发展,调整学科结构,使学科分科细化,将外科和内科分别分为外一科、外二科,内一科、内二科,并成立血液透析中心、基层胸痛中心与影像远程会诊中心,建立胃肠镜中心、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筹建规范化ICU、病理科等,使学科建设基本符合创“三甲”的要求。
“原来林芝市人民医院只有22个科室,机构设置批准52个。我们来后,注重发展学科建设,现在已陆续增加到52个科室了。”梁磊告诉记者。
“ICU重症监护室在林芝市这是第一家,其设备在西藏也是较为领先的。这是广东援建的。为筹建好这个科室,我们撬动广东大后方的力量,争取后方的支持,这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也派了ICU方面的专家。”梁磊介绍。
ICU重症监护室从无到有,医疗队中ICU方面的专家——一位从事该专业14个年头的副主任医师孙小聪感慨道:我来林芝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时,没有一位真正的ICU医生,我是第一个。来后,医院分给我2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让我带。我先从基础抓起,手把手地教,同时,医院还派人到广东进行专业学习培训。现在设施有了,专业人才配备齐了,一套规范的科室和抢救流程制度制定出来了,ICU重症监护室即将投入使用。孙小聪看着ICU里崭新的10张病床及先进抢救设备,欣慰地说:“我来之前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不知道能为林芝做什么、做多少,现在我的心终于踏实了,因为感到自己还是帮到了他们,内心很有成就感。”
林芝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丽莎谈起援藏医疗队对本院的帮助内心充满感谢之情:“广东医生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作为分管内科的副院长,她感触最深的是今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帮助下血液透析中心的建成,它填补了林芝市血透治疗的空白。“血透机是广东援助的,技术人员都送到广东培训过。原来我们这里有20个需要做血透的患者,他们之前全部要去拉萨或成都做,路途遥远,也不方便家人照料。而我们的血液透析中心成立后,患者中有16个病人返流,极大地便利了林芝及周边需要做血透的患者。下一步,广东医生还要帮助我们开展腹膜透析。”有广东援藏医疗队作为坚强后盾,吴丽莎对本院将来的发展冲刺“三甲”信心满满。
援藏中,“造血”一直是每支工作队的一个重任。
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涵盖11个临床医学专业,他们以传、帮、带的形式指导当地医师开展临床诊治工作,同时将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传授给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共传授先进医疗技术40余项,指导或参与外科、妇产科手术200多台。
“去年9月,我们举办林芝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人才培训班。这在西藏自治区尚属首次,学员们来自林芝市人民医院及各县医疗机构工作5年以上还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通过3个月的脱产培训,22名学员中有21名顺利通过培训结业考试。”梁磊介绍说。经统计,医疗队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系列业务培训18次。此外,还分别在科室举行小讲课与实践培训,数量总计达400余次。
五年精准帮扶 医生甘于奉献
3月的一天,一位80多岁来自昆明爱好摄影的老人来波密县人民医院就诊,患者高热体温39.7℃,血压才70/48mmHg,意识模糊,处于休克状态。他是随子女前来林芝市波密县旅游的,因高原缺氧的环境,不幸患上“重症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入院时,恰逢该县医院对口帮扶单位——波密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戴奇山、主治医师李裕军、护士长陈翠萍正在联合查房,他们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抢救。经过及时的治疗与细心的护理,患者的情况逐渐好转,并最终安全回到昆明。事隔2个月后,患者写来感谢信并制作锦旗送到院办公室表示感谢。
广东医生全力救治病人、妙手回春的故事,一直在这里延续着……
“我是主动申请来这里的,申请两年了。我的想法很简单,只想为当地做点事情,能帮助他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地方的群众治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第二批援藏医疗队队长陈熙文对来藏后第一个成功抢救一例肠坏死病人记忆犹新。
4月10日,一名50岁的藏族阿妈古都密姆因为下腹疼痛到波密县人民医院求治,陈熙文准确判断病情,认为病人出现肠绞窄坏死,他立即带领本地医生上台进行手术,经过3个小时的抢救,病人转危为安。“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就会失去生命,即使是转到医疗水平较高的巴宜区也来不及了。”陈熙文轻描淡写地讲述着他的援藏故事。这些似乎对他来说,都是职责所在,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没有广东医生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古都密姆就不会幸运生还。“扎西德勒!”每次回来复诊,古都密姆都给恩人送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向陈熙文表达由衷的感谢。
戴奇山介绍说,去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波密县政府、波密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正式确立与波密县人民医院的对口精准帮扶关系,同时制定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准对口帮扶西藏波密县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方案(2016-2020年)》。随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派遣由心内科、消化内科、骨科、麻醉科、妇产科、手术室等专家组成的第一批援藏医疗队于去年8月进驻波密县,正式开启为期五年的精准帮扶医疗援藏计划。今年3月,陈熙文带领第二批援藏医疗队来到波密。第二批援藏医疗队至5月底,已接待门急诊患者405余人次,住院患者136名,开展手术37台次,巡回医疗诊治患者数300例次,培训750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7余例,并开展了两个新技术:急性肠坏死治疗、痔上粘膜环状切除术,开展了两个新项目:洼田饮水试验、B超下唐氏筛查—颈后透明带扫描。
打造战备医院 着力破解难题
“由于路途遥远,病人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是察隅镇卫生医疗工作要解决的一个短板。”广东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委常务副书记、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顾东忠坦言,深圳对口援建察隅县和察隅农场工作中卫生医疗工作要逐步解决很多难题。
察隅县是距离林芝市最远的县,辖3乡3镇,南接缅甸和印度,属重要边境县。该县也是林芝市唯一的国家贫困县,2016年财政收入仅3500万,城镇人口约6500人,其中有537名因病致贫,因病致贫人数占近十分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区贫困,医疗支援就显得尤为重要。
深圳从2010年开始对口援建察隅县和察隅农场。去年7月,广东第八批援藏队察隅工作组来到察隅县,把医疗支援工作作为第八批援藏工作的重点任务,先后协调3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16名队员进驻察隅,促成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与察隅县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并争取深圳市宝安区政府投入5000万支持新建察隅县人民医院(含藏医院),连同广东省援藏资金2900万元,共计7900万元将打造这所战备医院。
准备新建的察隅县人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承担边境县及周边乡镇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等任务,并全面落实卫生战备,准备随时执行卫勤保障任务。“我们的目标是把新院建成二甲医院。”广东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副组长、察隅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梁中原告诉记者他们对新院的规划。目前,医院建设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力争2019年建成,届时新医院具备战备医院功能,能起到戍边卫民的作用。
“全县目前仅101位医务人员,人才资源不足是创建二级医院的拦路虎。”察隅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黄乐辉说道。为解决这个问题,援藏工作组争取到深圳市卫生计生委、龙岗区卫生计生局和宝安区人民医院等大力支持,选派当地最紧缺的多学科医生组成的“组团式”医疗队进驻察隅县,与察隅县人民医院医技人员“结对子”,一对一“传帮带教”,宝安区人民医院还制定《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对口帮扶察隅县人民医院临床医生培训计划》,且实行“师徒”双向考核,为当地打造一支过得硬、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除了“走进来”,援藏医疗队还在本土医生中挑选好“苗子”,送他们去深圳学习深造。20多岁的格桑旺堆,已在深圳进修半年,学习呼吸内科和ICU等方面的医学知识,学成后回来继续跟从广东医生学习。
“呼吸病是我们这里的高发病,过去我们没有设备,医疗水平也跟不上,病人一般都转院到林芝市巴宜区进行治疗或抢救。去那里要翻过两道山,病人大多数就在半路死亡了。现在广东援助了我们呼吸机等设备,通过广东医生的带教,医疗技术能力也有了提高,一般的呼吸病我们都能治疗,即使遇到呼吸衰竭,我们也能先及时进行处理后再转院,而不会导致病人死亡。”格桑旺堆内心感受到这些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当地悄然发生的变化。
察隅县人口31400多人,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虽人口不多,但居住松散,群众就医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难题,援藏队工作组主要抓“一大两小三中心”建设。“一大”是指把县人民医院建设成区域性的“二级综合”医院;“两小”是把距县城230千米的察瓦龙乡(察隅县最大的乡)和距县城61公里的下察隅镇(边境镇之一)卫生院建设成区域性的小型综合医院;“三中心”是指县人民医院、察瓦龙乡和下察隅镇卫生院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从而整体提高区域医疗水平。
“难关要一个个攻克。”顾东忠表示,“组团式”医疗队在不断地艰苦努力着,正解决着一道道的难题。一年来,一串串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广东医生的真情与付出。据统计,“组团式”医疗队共诊治4153人次,完成手术363台,开展新技术11项,走访6个乡镇13个村进行下乡义诊,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5场次,惠及3630人次。
记者从林芝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2014~2017年广东医疗卫生对口支援林芝地区资金达14361万元,其中安排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项目33个,建设经费5611万元,目前已有29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以来,广东利用全省三甲医院优势资源,采取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2016年9月,顺利帮扶林芝市人民医院完成“三乙”的创建目标。下一步,省卫生计生委将代表省政府与林芝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建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合作协议》,帮扶林芝市人民医院实现创“三甲”的目标。
一笔笔援藏医疗资金、一桩桩爱心帮扶项目、一个个医者仁心的感人故事,让当地卫生医疗水平和就医条件发生着改变,让藏民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一路领略的风采,让我不禁感叹:广东援建林芝23年,推动了受援地的跨越式发展,打通了藏族同胞和内地的纽带,而广东医生的援藏则打通了一条条连接生命与希望的通道……
医疗援藏将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