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下称广医五院)14名专家一行日前来到医联体成员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卫生院,例行开展坐诊、会诊、查房、处方点评和基层大讲堂活动。
据悉,广医五院与黄埔、增城区16家基层医疗机构已成立医疗联合体,每周定期定时派出8名博士专家下沉到黄埔区长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鱼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卫生院等5个成员单位坐诊查房,在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看病的患者可享受广医五院博士专家的医疗服务,此举受到基层医务人员和当地群众欢迎。
■ 医联体内转诊可走“绿色通道”
过去三甲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较为松散,双向转诊不流畅,绿色通道流程不完善,为患者转诊住院带来麻烦。广医五院院长周新科表示,医联体将通过开展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多渠道合作模式,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对于一些基层医院无法开展的服务,如部分检验项目、大型贵重设备检查和医疗器械检查维修等,可按规定在上级医院和广医五院开展。
医联体内就医的患者,就医转诊更加顺畅方便。比如,患者在医联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二级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可预约上级医院专家提供临床诊断、影像诊断、病理诊断等服务。若患者是疑难病症或危急重症需要转送上级医疗机构,上级医疗机构将会优先安排住院床位,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医联体内的上级医疗机构将病人转送下级,也将优先安排住院床位。
广医五院近两年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对上诊患者提供就医转诊绿色通道,手续简单快捷,对下转的患者也可快速对接。
■ 优质资源共享让基层医疗机构受益
建立医联体后,资源共享、业务培训、技术帮扶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素质提升提供了一个“便捷便道”。
根据医联体成员的需求,广医五院将派出专家进行教学查房和技术指导,鼓励专家到医联体单位多点执业,同时优先接纳医联体医务人员进修及培训。“下一步会在医联体内实现网上诊疗。专家到社区坐诊的时间肯定是有限的,而且社区患者也觉得专家诊断才放心。有了网上诊疗,我们的专家就可以直接与患者在视频上面对面就诊,这是一个尝试。”广医五院党委书记周如建指出,医联体内应有合作分工,首诊在基层,常见小病、多发病、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手术患者、疑难病患到大医院来看。通过“患者不动,标本动、信息动”的方式,实现“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模式,让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到与大医院一样的检查检验服务。
■ 专家下沉让偏远乡镇群众受益
5月的一天,广医五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斌博士像往日一样,驱车来到派潭医院出门诊。早上9点半,一位村民来到诊室。张斌仔细检查后,判断为耳朵引起的眩晕(耳石症),便采用两种复位手法为她进行治疗。村民在接受治疗后离开一段时间,又返回诊室,拉着张斌的手不停地感谢。她说,自己有多年病症,一直无法根治。这次治疗后病痛明显减轻,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临走之前,老人竟然“噗通”一下跪了下来表达感谢之情。张斌赶紧把老人扶了起来。
据介绍,建立医疗联合体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就是让大医院的专家下沉到基层,让当地群众受益。
广医五院副院长江先汉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基层卫生院需求和当地患者病情两方面,给予针对性较强的帮扶,建立医联体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远程会诊,以及病人双向诊断,更好地为偏离市区的患者服务。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