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委讯 近日,记者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历时1年多建设的广东省登革热预警系统即将正式上线,可对全省各县(区)未来1~2个月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及风险进行预警,为早期防控和精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该系统已将全省各县(区)纳入监控范围,使用者分布到了全省各个县级疾控中心。未来平台的升级版将整合更小精度的空间数据,在街道层面进行登革热的风险预警。
整合多源数据研发预警系统
登革热曾在广东消失了30年,但由于对外商贸活动频繁,从197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病例报告。广东已成为我国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区,近年来流行风险呈上升趋势。
据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院长马文军博士介绍,由于目前登革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消灭登革热传播媒介伊蚊仍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省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开展了登革热早期预警和防控应对研究。
经研究,专家团队发现输入病例仍是广东省登革热流行的始动因素,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登革热在广东已本地化;气温、降雨和厄尔尼诺现象等气象因素则是登革热传播的重要驱动因素。另外,登革热暴发流行与当地人口密度、环境卫生、人口流动、经济水平等因素都密切相关。
专家团队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开发了 “广东省登革热预警系统”。马文军告诉记者:“系统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时展示广东每个县(区)层面的登革热疫情相关信息,包括病例分布、蚊媒密度、环境信息、气象信息和基础风险值,基于这些信息,可以对未来1~2个月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及风险进行预警,为早期防控和精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马文军还透露,省疾控中心今后还将基于预警平台进一步开发一些防控工具包,实现在疫情处理现场实时上传、分析、展示数据并进行风险评估,指导现场精准防控。
研究团队相关研究成果的4篇论文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为受到登革热威胁的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开展精准防控 有效降低疫情严重程度
马文军介绍,对2014年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广州的综合防控措施评估发现,在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社区全面参与下,严密的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蚊媒密度大幅降低,疫情高峰流行提前了近3周结束,本地病例数降低了70.5%,从而避免了近2万病例的发生。
“防控措施实施越早,防控效果越明显。”马文军说:“一个病例发生后立即采取严格的疫情处理措施,与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再干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马文军介绍,针对2015年潮州登革热疫情的分析也发现,如果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病例数将达到9千多例,如果在疫情发生后的第三、七、十四和三十天分别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可分别避免约7000、6000、4600和2200例病例的发生,且流行期可缩短1.5~2个月时间。
据马文军介绍,今后这一系统将用于全省各地疾控部门,指导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进行精准防控。“研究结果表明,在疫情期间及早开展防控措施可大幅减少登革热病例的发生,缩短疫情时间;如果延误疫情最佳处理时间,即使在疫情的中后期落实严格的防控措施,也能有效地降低疫情的严重程度。”
(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