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建(前右一)当选第五届广州市道德模范时接受市领导接见
“用生命呵护生命”,是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重症监护病区主任李孝建从医30年来从来不敢忘却的座右铭。多年来,他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为众多烧伤病人带来重生的希望。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科每年救治各种原因的烧伤病人1000多例,其中重度、特重度烧伤病人200多例,负责组织各种突发事故抢救十几起,总的救治成功率达98.23%。2016年,李孝建获得“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人文医生”称号。
创造重度烧伤患者零死亡纪录
2012年的一天,清晨6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还在睡梦中的李孝建吵醒。原来一小时前,在高深沿江高速公路上,一辆油罐车行驶至广州市黄埔区丹水坑路段时,因碰撞导致油体泄露,引发连串爆炸,事故造成数十人的伤亡。医院通知他立即返院参加救治,并做好接收重伤员的准备。
放下电话后,他直奔医院。在途中,他安排一部分医护人员前往现场救护,其他人员立即返回科室。当时病区已经全部住满,他与烧伤轻区沟通,将3名病情稳定的病人调到轻病区,同时又紧急开放3张抢救床位。他凭借多年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将这次紧急调整安排得井然有序。
当天共有6名重伤员送到烧伤ICU,其中烧伤面积最大的达90%以上。全部伤员都伴有轻到重度的吸入性损伤,情况非常危急。为更好地安排管理病区的救治工作,李孝建提出“三个一”的办法——即为每一位重症伤员组织一个治疗小组、配备一个护理小组、研究一个治疗方案,务求提供最为恰当、最为周全的救护。
随着伤员陆续到院,他在手术室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直到当天下午5点多,他才有空歇上一会,吃上当天的第一口饭。当天晚上,李孝建和科室大部分医护人员都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医院照顾伤病员。在治疗的关键时期,他不敢稍作休息,不断在病区巡视。
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最后6名重伤员全部治愈出院。
烧伤事故多发生在夜间或节假日,每次抢救,李孝建多是第一个冲到前面。2006年12月番禺油轮爆炸事故、2009年6月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2015年顺德“12·31”事故等,都有3名以上重伤员,李孝建负责组织治疗抢救,每次都成功地创造伤者零死亡的纪录。
劝家属坚持治疗 小患者获救
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一出租屋发生火灾,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倩全身90%重度烧伤,被送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父母离异,母亲现场烧死,她的家属只有外婆和小姨,考虑到孩子的伤情严重和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家属准备放弃治疗。但李孝建认为,孩子还可以挽救,虽然烧伤面积大,但脸部并不严重,未来的容貌影响不大,所以劝家属坚持治疗,并通过“妈妈网”呼吁热心人士帮助这个无助的孩子。在他的劝说下,家属终于坚持下来,小倩最终得救。
李孝建还在科室积极开展第三方服务,引入“医务社工”和志愿者,为病人提供咨询、心理疏导、生活帮助等服务。2015年烧伤科与“儿童希望基金”合作开展“同福路希望之家”项目,为外地困难家属提供免费住宿服务。
他经常教导年轻医生:“我们选择这个职业,就必须对每一个生命负责,不仅要救治他们生理的伤痛,还要从心理上给病患以抚慰。”李孝建对待生命的态度传递给科室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科室员工为经济困难的患者买饭、交住院押金等都已成了常事。
(作者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栏目:广东医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