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讯 5月6日,“深圳溶栓地图”全国研讨会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召开,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等出席研讨会。全囯30多个城市90多位专家和急救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的代表来深“取经”。
据悉,“溶栓地图”又被称为“中风地图”,是中风病人的精准救治网。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在发病3~4.5小时内,通过溶栓药物或手术早期开通堵塞的血管是决定中风病人生死的关键。因此,深圳于去年11月在全国率先推出“溶栓地图”,这是一张能惠及2000万深圳市民的救命地图。它由政府主导,深圳20家脑卒中定点救治医院 + 1个质控中心 + 120急救网络串联组成,能让中风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专业的120急救人员精确识别,并快速送到有溶栓能力的定点医院进行规范救治。这张地图可以通过无线的信息化系统即时传输病人信息,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让救治医院卒中中心的医护人员提前做好准备,最大限度缩短从发病到溶栓的时间(ONT)。“溶栓地图”推出后,深圳院前系统从呼救到现场急救时间也从15分钟58秒缩短到10分33秒。
当天,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中心宣布成立。该中心是“深圳溶栓地图”的枢纽,将负责制定全市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协助市卫生计生委开展全市质量控制评价与技术指导,组织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推进专业信息化建设,建立本专业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定期对全市本专业医疗质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记者会上获悉,下一步,深圳将会建设更多定点医院,扩大“溶栓地图”的广度和深度。所有定点医院将建立健全软件服务系统,能够第一时间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数据库、中国卒中中心数据库和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互通。此外,深圳还准备购买国内第一台一张移动式溶栓车,让病人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溶栓,将急救的时间缩到更短。
(陈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