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讯 小谢是气管食管瘘患者,近日他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拔除了放置长达287天的胃肠营养管,大口地吃起了馒头。这意味着一个多月前他经历16个小时的带蒂斜方肌肌瓣修复气管食管瘘手术终于成功了。
据悉,经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显示,这是世界首例使用带蒂斜方肌肌瓣成功修复气管食管瘘的病例。对比传统方法,该术式能更好地解决瘘口较大的气管食管瘘。
之前手术的失败增加了此次手术难度
19岁的小谢因车祸在紧急抢救时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后来却发生了少见的气管食管瘘,瘘口为6毫米,无法进食。经过气管切开、支架置入等治疗后,其颈部疤痕增生明显。来到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胸外科时,其气管食管瘘口已增至3厘米左右。之前手术的失败,让他的气管食管瘘比之前更加复杂,较难愈合。再加上小谢瘘口附近的瘢痕使得常规的纤支镜及胃镜无法通过手术区域,无法显示瘘口,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吴旭介绍,气管食管瘘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气管后壁发生坏死,并向后穿透到食管,形成气管与食管相互连通的情况,较为少见。气管食管瘘的形成会使得吃进去的东西通过气管食管相连通的部位流到肺部,导致呛咳、呕吐,或诱发肺部感染,死亡率高达62.5%。因手术风险大,失败率高,多数气管食管瘘患者仅能得到保守治疗,终身需要依靠胃肠道营养管补充营养,同时还时刻面临着肺部感染等致死的风险。
带蒂斜方肌肌瓣修复小伙恢复进食
吴旭介绍,以往的修复气管食管瘘的方法很多,除了单纯的修复还有应用胸大肌、胸骨甲状肌、背阔肌、颈扩肌等各种肌瓣修复气管食管瘘。然而这些肌瓣相对较小或者较短,难以填补较大瘘口,手术失败的几率增加,对于小谢目前的病情均无很好的可行性。
吴旭团队在与该院整形科刘晓军教授探讨后,决定选择带蒂的斜方肌肌瓣修复小谢的气管食管瘘。之所以选择带蒂的斜方肌肌瓣,吴旭解释说,是因为该肌瓣有明确的供血血管,有助于组织修复且抗感染能力强,且肌瓣较长,能够从背部转移至前胸的瘘口,加上肌瓣的末端较宽,能够满足覆盖较大瘘口的需求,避免瘘口修复失败。而这些正是其他肌瓣无法完全满足的。
在胸外科、整形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的合作下,经过整整16个小时,顺利为小谢移植带蒂的斜方肌肌瓣,修复气管食管瘘。
术后,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4月21日,小谢拔掉了带了287天的胃肠营养管,大口地吃上了食物。该例复杂难愈性气管食管瘘手术宣告成功。
(李晓姗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