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已逐渐为大众所了解,但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先天性胸腔肿瘤”也在静悄悄地接连侵袭新生儿。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抢救了两位低龄胸腔肿瘤患儿,心、肺、胸科多学科专家同台主刀,手术过程如拆弹般精细。
差异:晚发现肿瘤大如香瓜 早筛查肿瘤小如橄榄
“他才1岁,还没学会说话呢,但已经有半年不敢哭,更别说大点声吵闹了……”在新生儿小吉的父母看来,小吉的“聪明”“早熟”完全是被逼的。因为小吉只要哭闹,甚至活动量大一点,就会呼吸困难、气喘,所以出生时活泼好动的他,变得一直安静坐着。
原来在6个月大时,小吉被发现胸腔里长着个巨大肿瘤。心脏如小鸡蛋大,瘤体却像香瓜大,不仅占据着两侧胸腔,还挤压着心脏、肺叶。医生判断,如果不作任何处理,可能孩子在两三周内就会因呼吸、心力衰竭而亡。
6个月大的小豪,比小吉幸运一点,因为他比小吉早半年发现胸腔肿瘤,此时肿瘤还只有橄榄般大小。
原来,小豪在妈妈的肚子里待到24周时,小豪妈妈做四维心脏彩超发现胎心有占位性病变,怀疑心脏畸形。小豪长到3月龄,再次心脏彩超,结果提示“左心房三房心”。医生说,这是非常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医嘱,5月龄的小豪回院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最终确定是胸腔纵隔肿瘤。总算不是“三房心”,但肿物长得太险峻,只要再增大点,随时可能导致血液通道“断流”而夺命。
抢救:心肺胸专家同台“拆弹”
两名病婴,同患胸腔肿瘤,一样急切等待抢救。可问题是,如此低龄的婴儿,心脏仅小鸡蛋般大小,肿瘤同被许多重要血管结构包围,血管与脏器很难分辨,只要手术中稍有不慎,出多一点点血,婴儿就会有生命危险。更要命的是,肿瘤联结心、肺,又是长在胸腔,极少有主刀专家能通晓心、肺、胸。
这两宗病例,广东省人民医院都启动肺科、小儿心外科、胸外科、儿科ICU、麻醉科、影像科等协作,无论给小吉“摘香瓜”,还是给小豪“摘橄榄”,尽管惊心动魄,但心肺胸专家同台,皆成功“拆弹”。
小吉的手术,因为肿瘤太大,采取开胸术。手术当天,打开胸腔后,医生们看到,巨大肿物几乎充满小吉整个胸腔,严重挤压心、肺、主动脉、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等。经过三个小时高度紧张的手术,纵隔巨大肿物被成功剥离。肿瘤最大直径约15cm,病理检测提示为胸腺实体瘤。小吉术后康复良好,很快顺利出院。
而小豪的手术,则是采取普通麻醉,连心脏都不用停跳,单孔微创切除。心肺胸专家联手,在小豪的侧胸肋间开了一个仅2.5cm的切口,通过胸腔镜进行,先用头皮针穿刺唯一的隆突下入路,以试探是否是血管,确认目标后,便迅速准确地进行摘除。切出来的肿物最大直径约3cm。为手术预备的体外循环设备也没用上,出血仅10多毫升。术后,小豪被转入心外小儿ICU病房监护,术后5天出院。
省医心研所副所长陈寄梅和肺研所副所长钟文昭表示,多学科团队合作使患儿在安全的保障下接受微创切除和快速康复。
警惕:先心早筛可及时揪出胸腔肿瘤
据省医专家介绍,胸腔肿瘤属于较通俗说法,接连侵袭新生儿的,其实是“纵隔肿瘤”。纵隔肿瘤发病率不高,一般占全人群的万分之几,而且成年人多见。省医今年头几个月就碰上两例,非常值得警惕。医学认为,新生儿胸腔肿瘤,病因并未明朗,可能与母体遗传性病变有关,也可能与怀孕前三个月接触到不良物质或环境因素有关。
专家呼吁,千万不要忽视胎龄20周左右的先天性心脏病早筛检查,它能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胎儿心、肺部的异常,及时处理。否则,胸腔肿瘤的占位性,极易导致心血管、肺动脉、肺静脉等被挤压,影响血排、血供。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
栏目:医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