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计生委进行新闻发布。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胡丙杰通报了相关情况,并就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妇幼健康服务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
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同城同策同级同价
记者:目前广州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进展如何?有哪些特点?
胡丙杰:广州正在研究制定和完善该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此项工作从去年6月中旬开始,市卫生计生委、市医改办组织相关部门先后到上海、江苏等地调研。在起草过程中多次征求各区、市医改相关成员单位以及广州医科大学等单位意见。历时十几个月,反复修改。目前已初步形成《广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
广州医改特色如下:
一是结合广州实际,推进全行政区域内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同步改革,实现同城同策,同级同价,并将在财政上予以分类补偿。
二是推进省市联动,推进建立由省政府牵头的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提升统筹和协调层级,减少改革阻力与难度。
三是医改先改政府理念。政府部门敢于从体制、机制上动刀子,在“办”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协调政府办医职能,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在“管”方面,加强政府在政策、引导、规划等方面宏观管理,减少对医院人事编制、收入分配等微观事务干预。在三医联动方面,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高位推动部门协调联动。
四是协同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医保费用“总额控制、结余奖励”为基础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又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医疗服务价格将实现“一升两降”
记者:药品零加成后,医疗服务价格怎么调整,如何体现对医生劳动价值的尊重?
胡丙杰:初步草拟的《广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包括这部分内容。取消药品加成后,将同步实施广州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价格调整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和“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基本路径,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是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中医、儿科等服务项目,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价格上实际是“一升两降”。“一升”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会适当提升,“两降”指取消药品加成之后,药品费用下降,大型设备检查价格下降。
二是改革价格的形成机制,逐步减少按项目定价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逐步实施并扩大按病种、服务单元定价收费。
三是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公立医院的实际,对部分特定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差异化”定价。
四是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防范价格异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
取消药品加成的核心是切断医疗机构、医生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条,改变以药补医机制。对患者而言,可能会因疾病种类和治疗方案不同有不同影响。对于以药物治疗或大型设备检查为主的病人,医疗费用会下降。对于多数病人,可能出现有升有降的综合效果。上述举措是从制度设计上遏制医疗机构在药品上逐利的冲动,让医生技术劳务价值得到尊重。同时,还要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强化其绩效考核。
今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全覆盖,患者可享“一免三优先”
记者: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为抓手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这方面的工作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
胡丙杰:广州市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基层首诊的重要抓手,已经起草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系列文件(征求意见稿)。预计年内会全面实施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差别化签约。要求2017年各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城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村卫生站达到100%,也就是所有基层卫生机构都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质量和服务优先,强化签约一个,做实一个,优先覆盖重点人群。
家庭医生承担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但是不是什么医学问题都能解决的全才,而是普通老百姓连通医疗服务体系的入口。随着医改深入以及相关制度完善,家庭医生还会成为卫生资源与医保费用的守门人。
早在2014年,广州已经开始试点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有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4%的镇卫生院开展此项工作。
为提高签约率,广州市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分为基本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不同类型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体化需求。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家庭医生团队工作的积极性,采取便民措施增强签约服务对群众的吸引力,在就医、转诊、用药等方面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同感。加强全科和专科协同联动,让患者可以享受“一免三优先”服务,即签约居民若需转诊,可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同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差异化医保优惠政策,增强签约服务覆盖率。
今年户籍人口二孩出生数已超去年全年二孩出生数
记者:二孩与一孩出生占比情况如何?
胡丙杰:据统计,自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广州市二孩数量大量增加。2016年度,即计生年度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9月30日,全市常住人口出生18.5万人,其中二孩8.04万人,二孩占比43.46%;户籍人口出生12.33万人,其中二孩出生5.17万,占总出生的41.93%。2017年上半年,即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广州市常住人口出生12.36万人,其中二孩7.08万人,占总出生57.28%。户籍人口出生8.9万人,其中二孩5.3万人,占总出生人口的59.55%。
全面两孩政策效果在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逐渐显现,今年广州市户籍人口二孩出生数已超过2016年全年二孩出生数,预计今年全年二孩出生人数还将大幅增加,广州市会迎来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第一波生育高峰。
关于孩次结构变化,随着两孩大量出生,广州市出生人口孩次结构相应发生较大调整。从广州户籍出生人口来看,二孩占比从2015年底的30.54%提高到2017年3月59.55%,已经超过一孩占比。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会对变化趋势研究、跟踪和总结,根据变化情况,结合医疗卫生资源调整做相应的政策调整。
广州将新建3家市级妇幼医院,增加产科儿科床位近六千张
记者:材料提及将推进新建3家市级妇女儿童医院和各区新建1所儿童医院或改扩建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请您详细介绍下项目具体内容及实施进度。
胡丙杰:在妇儿科建设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儿科资源布局,因此,广州市卫生计生委提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补短板建设项目共18项,其中已立项2项,包括广州市南沙区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番禺区妇幼保健院医疗综合大楼改扩建工程。新筹建项目16项,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荔湾区儿童医院和增城区妇幼保健院迁建等建设工程。预计这些项目在2020年前陆续完工投入使用,将增加产科儿科床位近6千张,大大扩充广州市产科儿科资源。
广州已实施新一轮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加强产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产前三大重点病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项目,优化出生人口素质。印发《关于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的通知》,市、区两级财政计划每年新增投入近1亿元用于促进广州地区儿科建设,为全面落实两孩政策提供医疗健康保障。广州市还制定了市重症孕产妇和重症儿童救治工作方案,强化救治工作,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栏目: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