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讯 在高新区,72岁的谭阿婆时常到家附近的官塘社区老龄健康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膝关节炎。近年来,像谭阿婆一样在家门口看病的老人已经越来越多。高新区卫生计生局介绍,该区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主线,同步推进医疗环境、药物、设备、人才、技术、机制等六大方面的基层综合改革,破解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群众信任度不高等问题,提升了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据调查显示,高新区常住人口在辖区内医疗机构就诊率已提升至83.06%。
优化环境建立三级医疗卫生体系
该区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破解“看病难”的第一步就是改善群众就医环境。2014年7月,投资两亿元按照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的高新区人民医院正式投入运营;去年2月,二期工程动工建设,目前正在启动三期建设,力争2018年底完工投入使用。2015年,区管委会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合作,将区人民医院托管,借助省二医的技术、人才、品牌资源,提升区人民医院的诊疗服务水平。
同时,该区推进镇级医疗机构的基础建设。目前,金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配备的国医馆、中医康复等硬件措施在全市镇级医疗机构中处于领先水平。唐家湾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已将于今年下半年动工,并在改扩建基础上建设一家妇女儿童专科医院。
另外,该区还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网底建设。2014年,区财政投入1200余万元,在16个社区和北师大珠海校区建立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开展医养结合、中医康复、慢病管理等服务。
医药改革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在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上,高新区全面启动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政府投入政策,确保医院政策性亏损补偿到位,基本药物使用率达84.3%。取消了全部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通过实施医药耗材公开招标,医保目录外卫生材料降幅达7%,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该区针对基层使用基药数量、品种偏少的问题,以“两病”用药为突破口,按照市级医院标准及用药需求,完善基层药物配备,丰富药品品种。目前,唐家湾镇卫生院的“两病”药品品种由原来的24种增加至36种,金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原来的42种增加到了62种,基本满足辖区群众的用药要求。此外,区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建立起自动化配药、取药的“智慧药房”,调配一张处方只需10~15秒,大大提高了医院药房的工作效率。
添置设备方便居民健康管理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水平的“硬保障”。高新区人民医院投入近7000余万元添置了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等大批先进医疗设备,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社区,高新区投入500余万元为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全科诊断仪、健康小屋等自助健康检测设备,辖区居民可以自助或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免费检测血压、血糖、尿酸、总胆固醇等20余项基础检查项目。同时,社区卫生服务站还配备了中频治疗仪、推拿治疗床、火罐等中医药服务设备20余种,开展刮痧、艾灸等中医药服务项目20余种。据悉,去年7月,高新区中医门诊量累计9350人次,提供适宜技术服务55488人次。
培养人才提升医技服务水平
在人才引进培养上,高新区采取三项措施开展。一是将计生指导员转型为健康管理师。区财政投入40余万元用一年多时间举办了二期健康管理师培训班,使原社区计生指导员通过学习具备了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目前已有68名计生指导员通过国家健康管理师考试。二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全科医生、中医药人才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省二医的专家带教、手术指导,以及省、市、区专家定期下社区坐诊带教、全科医师跟踪查房等方式,实现医疗技术水平整体提升。三是组建纵横交错的“三师团队”,即由市、区医疗机构的专科医师、镇级医疗机构的片区医师和社区全科医师组成纵向“三师”团队,负责医疗技术服务;由社区全科医师、护师和健康管理师(员)组成横向的“三师”团队,负责健康管理。高新区也因此成为珠海市首家“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和“珠海市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培训基地”,承担全市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培训任务。
信息联通开创智慧医疗时代
该区还着力推进高新区健康网、医疗智库、远程医疗(网络医院)系统、“社区580”手机APP等信息平台建设。其中,“高新区健康网”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与就诊信息等数据的互联互通,居民登录网站便可看到自身及家庭成员在全市各医疗机构就诊的信息,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医疗智库则具有医生诊疗助手、家庭健康顾问和医学知识库三大功能,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问诊、分诊、咨询等服务;远程医疗(网络医院)系统搭建了从省二医到区人民医院,再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远程会诊信息系统;而“社区580”手机APP主要提供居民健康宣传、医患互动、便民服务等服务,让居民享受手机问诊、预约就诊、慢性病随访管理等服务。
(高新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