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都在一个拍节上。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7-02/20/012918.html

等待处理…

心脏早搏都要治疗吗?

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鲁原
2017年02月20日

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都在一个拍节上。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或称期外收缩,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搭脉搏时可出现早跳或“漏跳”。早搏代表着患了心脏病?发现早搏怎么办?本报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陈鲁原教授为读者解惑。

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是的!

早搏代表心脏病是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有早搏的人会达到40%或更高的比例,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心脏病人。因此,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的跳动,但早搏并非皆由疾病造成,实际上单纯的早搏在更多的健康人更常见。

偶发早搏时一些人并无不适的症状,另外一些人感到心荡一下,或1次跳得很重,或心脏有停跳的感觉。频繁的早搏,大多使人感到不同程度的心悸(慌)、胸闷、疲乏等不适。

那么正常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早搏呢?情绪紧张、焦虑、疲劳、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或饮咖啡、失眠或睡眠不足、吃过于辛辣的食物,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亦可无明显诱因。

早搏的也分好与坏?是的!

早搏是因为心脏内某一部分的兴奋性过高而引起,若心房内有一处兴奋性过高而产生的早搏,便称为房性早搏;如在房室结或心室内有较高的兴奋点引起的早搏,则称为房室结性或室性早搏。作心电图检查可以将其分辨出来。

从早搏出现的频率,可分为偶发与频发早搏。如果听诊或常规心电图每分钟大于6次为频发,少于6次为偶发。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如果24小时早搏小于100次为正常,或者诊断为偶发,每个小时或几乎每个小时内早搏在30次以上的,诊断为频发早搏。若早搏两两成双地出现,则称为二联律;若三个一组出现,则称为三联律。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用听诊器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可称为良性早搏或功能性早搏;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为病理性早搏,一般不称为恶性早搏,只有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因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才称之为恶性心律失常。

早搏都有病理性意义?不一定!

病理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仅占早搏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频发房性早搏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患者,也常是心房扩大、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频发室性早搏,多见于如心肌炎(风湿性、病毒性等)、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等。此外,洋地黄、某些抗心律失常药、钡剂、拟交感神经类药物等毒性作用,缺钾(高剂量利尿剂、腹泻等)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都可引起早搏。

早搏是否有病理意义,很难从心电图表现来判断,怀疑病理性早搏者,应做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以查明器质性病变。

早搏都需要治疗?不一定!

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早搏便可逐步消除。例如,对于功能性房早,可去除诱因,如紧张、烟酒、浓茶等刺激;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可加强体质锻炼,增强心血管神经的调节功能。

对于找不到病因的频发早搏,如很早以前就已发生,病人已经习惯,经医生评价为良性者,可以不必治疗;如果是新发生不久并且是频发早搏,影响到了工作、学习或休息,可与医生沟通后对早搏进行适当的治疗。几乎所有早搏的病人预后都是良好的。

至于儿童,如果早搏在运动后减少或消失,检查心脏没有扩大,心电图 (除早搏外)和有关血液检查也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药物治疗。

对于病理性早搏,在心脏病基础上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的,应注意治疗。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应有耐心,不要频繁地换药,待早搏控制后,仍需用少量药物维持,以免病情反复。

(来自“鲁原心论坛”微信公众号)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