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旧宅墙上绘着色彩缤纷的“肇庆府”历史故事
“绕宋城墙一圈,勾起许多美好的儿时记忆。正因为有了‘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的动工,今年才会有这么多的市民与游客来登宋城墙逛古巷。”1月28日是农历丁酉年(鸡年)新春的第一天。当日,春暖花开,节日气氛正浓,除了走亲访友、亲朋相聚、品尝佳肴外,市民、游客纷纷结伴到经过重新装扮后更显古色古香的端州区千年宋城墙下的草鞋街来唤醒儿时的记忆。
一段古城墙,一株老榕树,一间普民宅;一排红灯笼,几把油纸伞,两三处墙绘,缕缕裹蒸香,经过重新“扮装”的草鞋街,在鸡年春节长假期间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些游客中,多是肇庆本地人,或带着记忆前来,或因新奇而至。
“草鞋街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离开这里已有50多年,今日旧地重游,见到这里很多实物都还原了孩提时的印象,真是好高兴。”来自珠海的赵叙权老人指着挂在墙角边一个个裹蒸、鱼笼以及城墙上竖起的多块“肇庆府”原貌和实施项目改造的效果图片等物品,面露喜色。宋城墙上色彩缤纷的“肇庆府”历史故事一一展现在游客的眼前。
“我19岁时因工作需要被分配到山东直至退休,随后跟着儿子们定居珠海,虽然每年都会回肇庆探亲,看看巷道里那树、水井、砖砌的房屋,或与添了白发但依旧淳朴的兄弟叙下旧……”赵伯说,可今年回来的他身临“扮装”后的草鞋街,思忆绵绵,由衷感叹“家乡的年味真浓”。
草鞋街紧邻端州城区千年宋城墙东南段内侧,虽说也称之为街,其实却只是一条胡同,房子岁久矮旧。灯火阑珊的草鞋街历史悠久,从嘉庆年间至解放初期,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以织草鞋为生。八旬老者介绍说,解放前,码头工人、人力车夫、小商贩、郊区农民,由于买不起布鞋,只能穿草鞋。目前,这里还居住着100余户居民,其中大多是当年织草鞋者的后代。
“我印象最深的是肇庆端砚,想不到城区内还有这么个突显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千年宋城墙,收藏着这么多的故事。”曾多次到肇庆观光旅游的河北游客麦子华先生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照相机不断地拍照。
草鞋街古朴中带着凝重,典雅中带着清幽。在上世纪70年代,儿时的我曾多次到这个“街”玩,体验这条长长的“肠子”——民宅与城墙之间最窄小的地方只有40~50厘米,仅能单人通过。如今,自己再次旧地重游,跟着市民一起从入口步入,站在东南边城墙上抬头向西望去,只见市民与游客像一条长长的人龙,一个跟着一个慢慢地在300多米的“肠子”里游动。巷道中的古老房屋、花轿、招牌,每家每户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寻常百姓家煮裹蒸的场景,不但成为市民和游客拍照留念的最佳道具,好象还在诉说着一段段传奇的故事,让游客觉得时光倒流,感受到浓浓的传统年味和“肇庆府”城文化。同时,巷道凝聚着市民共同的记忆,展现出岁月辗转中的变化,令人倍感亲切、怀念。
(作者单位: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办事处)
栏目: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