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为什么要养“阳”?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王清海认为,关于春季养生《黄帝内经》早就从起居、运动、调节情志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导,从“顺应四时”这个最根本的养生之道出发,春季养生最重要的便是顺应春天阳气升发这个整体态势进行“养阳”。
春季为何要“养阳”?
中医认为,世界上所有发生、成长、向上、向外、欣欣向荣的东西都属于“阳”,而春天的气候特点整体上就是一个向上、向外升发的态势,比如青草发芽,冬眠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等,因此,春天“阳”气升发。《四季调神大论》高度概括了春天养生之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因此,春季“养阳”,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顺应阳气升发这个整体态势。
“养”并不等于“补”
春季食物以养肝为主 “养”并不等于“补”。 春天应以养肝为主,多吃一些养肝的食物。如果春天里吃了过多如羊肉、狗肉等这类“补阳气”的食物,就容易导致肝气过盛,化燥伤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这也是“肝阴虚不能潜阳”的道理。
吃青绿色食物养肝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所有食物都有不同的颜色,大体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其中,青色入肝,春天可多吃绿颜色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青瓜等,对养肝有好处。
吃酸收敛肝气养肝 食物还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其中酸是入肝的。有人认为春天不能吃酸味的食物,因为酸是收敛的,吃酸不利于阳气升发,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中医讲究平衡,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阳气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由于春天是肝气向外升发的气节,如果肝气过盛,容易急躁、发脾气,适当吃点酸的食物,可以达到收敛肝气以养肝之效。
春季养生“三步走”
早睡早起,别睡懒觉 很多人都有春困的症状,这是因为冬季天气寒冷,人体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春天暖和了,皮肤的血管就开始舒张,很多血液流到四肢,大脑血供就减少了一些,因此容易缺血、缺氧。冬天夜长昼短,而春天夜晚渐渐短了,人体尚不适应,所以总处于缺觉的状态。此外,春天逐渐变暖,汗液流失增多,其中钾控制着人的兴奋神经,流失得多了人就容易犯困。克服春困的办法,《四季调神大论》就有记载,认为春季应当“夜卧早起”。这里的“夜卧”并不是指要很晚才睡觉,而是“天黑后适当早睡”,“早起”则是告诉我们不要赖床。
不仅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天其实也可以分为这样四个阶段。《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也就是说,早上相当于一天之中的春天,人的阳气在此时是往上升的,而中午可以看做是一天之中的夏天,下午和晚上则分别相当于一天之中的秋天和冬天。春天本来就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更应该顺应这一自然态势,在早上阳气升发之时早起。
适当运动,放松形体 春季的运动养生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古人提倡的“广步于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相对于现代人的晨练。“我一直主张运动锻炼最好在早上进行,尤其是春天,因为早上是阳气升发的时候,通过运动锻炼可以把身体的阳气动员起来,一整天人都会感到很清爽。”王清海说。
调节情志,成人之美 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大怒伤肝”之说。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条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
因此,春天还是一个要注意调节情志的季节。中医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脏器,其中春天对应的肝,“肝是主疏泄的,它一方面疏泄气机,一方面又可以调节情志。”情绪上要乐观,不宜抑郁或发怒,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有肝脏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宽、心静。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要做到“恬然不动其心”。
小贴士:
广东春季多湿宜食扁豆薏米
广东的春季与北方的春季气候特点不同:北方的春季干燥,应多吃滋阴养肝的食物。而广东的春季多湿,因此要注意化湿,防止湿气过重而困脾。“肝脾本为相克关系,肝木克脾土,但湿困脾胃也可以影响肝的疏泄,中医叫做‘土壅木郁’。”王清海建议,生活在广东地区的人春天可适当多吃扁豆、薏米、车前草、藿香、紫苏叶等祛湿的食物。
春天应“被发缓形”
意思就是说,春天时要把头发放松,不要扎得太紧,衣服也要穿得宽松,好让形体充分放松,不受任何约束,让它自然生长。只有让身体自然生长,一个人才能“以使志生”,也就是神清气爽、心情开朗。如果一个人头发总是扎得紧紧的,又总是穿紧身的衣服,阳气无法升发出来,便容易觉得不舒服,甚至心情压抑。
(通讯员 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