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讯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简称“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汪建平教授带领的团队,凭借研究成果“基于肛门功能和性功能保护的直肠癌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前,直肠癌手术按照传统手术原则,有超过70%的直肠癌患者须切除肛门,终身佩戴人工肛袋。传统术式易导致高达80%的男性患者术后发生性功能障碍。而采取放疗,将无一例外地造成生育功能丧失。对此,汪建平团队历时20年,完成了完整的直肠癌保肛门功能、保性功能和保生育功能关键技术体系。
该团队提出和验证了“距齿状线2cm可保肛”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新标准。在不影响肿瘤学疗效的前提下,使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由28.2%提高至79.4%。创立超低位直肠癌NLT保肛新技术,即先行放化疗,肿瘤明显缩小后予以局部切除,二期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成功保留肛门。通过NLT技术使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距离不再成为保肛手术的绝对禁忌。此外,建立直肠癌“保护神经、保留筋膜、保全包膜”性功能保护手术技术,使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由70%降低至15%。他们还创立“单纯新辅助化疗”方案, 保全了生育功能。
据悉,“距齿状线2cm可保肛”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新标准被写入第七版国家统编教材《外科学》,同时还被原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及《直肠癌临床路径》所采用。直肠癌“保护神经、保留筋膜、保全包膜”性功能保护手术技术也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简文杨 戴希安)
栏目:医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