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周岱翰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周岱翰,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探讨和开设中医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7-01/09/012743.html

等待处理…

周岱翰:中医抗癌 整体调治

张恩欣
2017年01月09日

▲周岱翰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周岱翰,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探讨和开设中医肿瘤学课程的学者之一。他提出肿瘤辨证施治规范的形成始于《伤寒杂病论》,其六经、八法为临床的绳墨,治学师古不泥,首倡肿瘤放疗后的“放射病”按“热毒”论治,拓展了温病学说的内涵,在国内提出中医治癌“带瘤生存”的理念,以利于延长生存时间,促进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合理化与人性化治疗。

由于治疗肺癌的突出成就,他于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2月获全国百名“郭春园式好医师”称号。2016年底获评“南粤最美中医”。

中医辨证治疗,让患者“带瘤生存”

2002年国庆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为香港病人开设的特约门诊开诊了,高达百元的挂号费打破当时广州地区的记录,但预约挂号马上爆满,排不上号的病人都慨叹:以为赶了个早,到底还是来迟了。据说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他们都是慕该校首席教授、中医肿瘤学专家周岱翰之名而来的。

2011年的一天,刚出门诊的周岱翰被一阵阵脚步声打扰了,因为为了专心诊治病人,他一向要求诊室安静。这群“不速之客”是谁呢?原来呀,他们是周岱翰的一群特殊的患者,十几位生存期超过10年的患者来给周教授献花,每年他们都会相约一起来看望共同的救命恩人,他们之中有肺癌病人,有肝癌患者,有乳腺癌患者……个个都是鲜活的生命奇迹。

周岱翰的门诊号一号难求,往往都是排在三、四个月之后。他为了细心诊治,每次限号三十个病人,有时门诊从下午2点多,延续到晚上9点多,他的病人病情尤其复杂。周岱翰常对他的研究生说:找我的病人,“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大多数是中晚期的、耐药的、复发的、全身转移的,因此,对待每一例病人都要了解一大串的病史、治疗经过,根据全身状况、局部肿瘤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康复方案。

中医治癌到底有何优势?周岱翰说:“大概70%的癌症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身体状况欠佳。体质差的患者西医根治性的局部治疗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还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时,中医注重调节整体、辨证施治的优势就凸现出来。”周岱翰解释道,中医辨证施治既看肿瘤又顾及整体﹐以整体的状况决定消瘤的措施。虽然目前抗瘤中药抑瘤效果多数不及化学药,但辨证治疗常常能使患者“带瘤生存”,最终达到“治病留人”的目的。中医治癌的原理,一方面运用中药调理综合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识别和杀灭癌细胞,使癌细胞走向灭亡;另一方面可以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也就是说,癌细胞可以“改邪归正”。

倡导中医肿瘤科研规范化,让循证医学走近中医

1978年开始,周岱翰先后编写广东省中医肿瘤专科班教材和大学选修课——中医肿瘤学讲义,1982年至1984年举办3期广东省消化系统癌瘤专科班,为全省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了一百余名中医治癌骨干。2005年,他在全国中医院校中首家开办中医肿瘤本科方向班,让中医肿瘤学走进本科生、研究生课堂,至此医疗、科研、教学三驾马车齐心协力带动中医肿瘤学术一路前行。

2006年,周岱翰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周岱翰名医工作室,他又有了传承中医学术的新舞台。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开发项目。以前西医看不起中医,不少人对中医有误解,是因为中医在表述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无标准、无规范。现在我们提出中医治肿瘤的诊断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要科学地阐明抗癌机理,这样我们的学术才能走出国门,服务于世界人民。”基于这样的认识,1996年周岱翰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会长后,一直着手进行学科的规范化建设,他组织专家从事诊断量化、辨证分型标准规范及疗效标准规范等工作。

在诊病之余,他每天翻阅所订的十几本中西医杂志,他对学生所讲的学习策略是“中医抓经典,西医抓前沿”,很多年轻医生回味周教授在病例讨论时,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对西医进展的追随,常常让年轻一代自叹弗如而深受启迪鼓舞。在科研上,他领导科室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理念引入中医肿瘤研究,主持的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开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有理,有据、有节”地证实中医治癌特色与优势,并创立适合中医肿瘤疗效评价的“实体瘤中医肿瘤疗效评定(草案)”,在同行应用中引起极大的学术共鸣。

中医教授“征服”洋病人,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这位在广东土生土长的中医教授不仅在国内有名气,近十年来足迹更是遍及十多个国家,饮誉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宾、华侨找他就医。他中西结合的疗法使许多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连一向只信西医的“老外”都竖起大拇指:服!在周岱翰的照片资料中可见到许多“洋病人”,有澳大利亚的、泰国的、英国的等等。

1997年,神奇中医救了东南亚某国政要女儿的命。40多岁的琳达(化名)是东南亚某国一位政要的女儿。1997年,她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身体突然变坏。经医生诊断,被确诊为难治性复发性恶性淋巴瘤。于是,琳达所在的东南亚某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把琳达送进墨尔本最好的医院,请最好的医生为她治疗,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但一年后复发。医生说对付这种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最好的办法是到美国进行骨髓移植,但风险很大,病人和家属难以接受,整个家族又一次笼罩在绝望中。眼看琳达一天天虚弱,机缘巧合经周岱翰在澳洲从医的一个学生介绍,家人带她不远万里来广州找到周岱翰教授。周岱翰以中草药、传统抗癌中成药控制病情,改善体质,最终以中医治疗而临床治愈,该国朝野在庆幸琳达奇迹般康复的同时,无不赞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

“刚接触中医,外国人都心存怀疑。”周岱翰说,不像国内许多病人自小就理解并信任中医,“洋病人”自小接受西方教育,看到中医所用的药材,特别是像蜈蚣、壁虎这样的小虫,他们既感厌恶又十分畏惧。要喝下用青草和虫子等熬成的苦水,许多“洋病人”非到生命危殆不愿“冒这个险”。但最终病情的好转又令他们不得不服气。有个自小接受西方教育的泰国病人甚至从此迷上中草药,学会认药看方。

作为中医学教授,周岱翰登上西方高等学府的讲台,谈阴阳、讲伤寒、论气血、辨虚实、出著述、收弟子。他曾被香港医院管理局聘为中医顾问研究员,还被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正是由于周岱翰这样一批中医学者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医治癌的作用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美国、日本、新加坡等纷纷成立专门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栏目:广东医生故事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