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近端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次骨折之后,就再也不会骨折了吗?当然不是!老年股骨近端因它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一旦骨折难以康复,骨折后大约一半的老年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乃至走到人生的终点。
冷知识:什么是老年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就是大腿骨,是人体最粗壮的骨骼,它不仅承担着身体全部的重量,我们平时跑跑跳跳全靠它了。股骨近端部分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部位。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血管从股骨颈的根部延伸至股骨头,仅有一个十分细小的动脉逆向深入股骨头,营养周围的组织。当股骨颈或其周围的骨骼发生折断,延伸在其中的血管也受到损伤,不能向股骨头输送血液,股骨头就此进入“没吃没喝”和状态。血供的匮乏使骨折的部位愈合的十分缓慢,股骨头组织也难逃坏死的命运。
年轻时,我们的骨骼坚硬,髋关节周围有强有力的肌肉保护,除非是十分巨大的暴力作用,这个地方并不容易发生骨折。一旦上了年纪,骨质开始变得疏松,肌肉开始萎缩,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情况更加严重。这时候髋关节就处于一个十分脆弱的状态下。当一脚踩空,发生摔倒、滑倒,身体扭转倒地,股骨近端就很容易受到损伤,造成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
严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是如何夺命的?
股骨近端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传统观念认为,人年纪大了就不应该做手术,适合静养。但是,这类骨折因为解剖、生理原因,自然愈合十分缓慢,老人常常几个月不能下床。这几个月的卧床对于老年人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这种形容,千万不要以为是危言耸听,在老人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中,最致命的要数坠积性肺炎了。
平静时,人体每一次呼吸大约只交换肺部总量1/10的气体,叫做“潮气量”。就算是深呼吸,也就是呼得不能再呼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气体残留于肺中。这部分气体称为残气量,交换和更新速度缓慢。进行工作、家务等等日常活动时,身体的需氧量随之增加,它刺激我们的呼吸系统,以促进肺内气体的更新。姿势的不断变化也促进肺脏各部分残气的交换和分泌物的咳出。当长期卧床时,人体活动量大幅度下降,潮气量变得越来越小,身体的姿势相对固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肺部残余的气体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更新,痰液等组织分泌物也咳不出来,加之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很容易造成顽固、持续的肺部感染。
其次,下肢静脉血栓也是十分危险的。众所周知,心脏具有泵血的功能,推进血液在血管中前行。但流过一圈从动脉到达静脉时,心脏的推力就十分有限了。腿部、足部的静脉血抵抗重力回流入心脏,靠的就是步行、跑步时腿部肌肉的收缩,将血液挤压上去。长期卧床时,下肢静脉失去了小腿肌肉的挤压作用,静脉血流减缓甚至瘀滞,很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栓塞在肺脏等重要器官中,后果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长期卧床还给老年人带来褥疮、泌尿道感染、肌肉萎缩等诸多问题,很多老年患者都没有熬过这一关。
预防:老年人应该怎样应对股骨近端骨折?
第一,老年人定期监测骨密度,及时采取措施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从根本上加强骨质,预防骨折。
第二,平时,老年朋友应适当的锻炼,提高肌肉的反应性,走路、上下台阶时要小心脚下,目的是预防滑倒、摔倒的发生。
第三,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应与医生充分的沟通,争取手术治疗,有条件的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避免长期卧床,尽早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下地活动对恢复有好处。
第四,身体条件或其他因素不允许手术的,卧床期间要加强营养,但千万不能总躺着不动。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呼吸训练和肢体运动,预防肺炎、血栓和肌肉萎缩的发生。同时家属应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感染。
第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定活下去的信心,绝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