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是当下最为火爆的运动项目之一,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马拉松是“只要穿上跑步鞋就能去做的运动”,不受场地限制,还可以跟专业选手同场竞技,所以被接受程度比其他运动更高。然而,这几年的马拉松赛事都会有“猝死”事件发生,令人惋惜。从运动医学的角度看,哪些人可以跑,哪些人不宜跑? 长跑中又有哪些运动损伤?
未经系统训练的人不宜参加马拉松
马拉松(Marathon)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标准马拉松运动是长距离、不间歇跑动大于42公里,而所谓的“半马”行距也在20公里以上。近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生的8起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全部发生在“半马”赛程。如果将“全马”比作专业竞技组的话,“半马”其实就意味着是业余组,猝死人数大都分布在业余组,就说明了真正参与这项运动,从业余组向专业组跨越需要一个门槛。
长跑30~35公里是身体代谢的一个极限点。超过这个极限点,很多跑者就可能产生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反应。训练基础越不扎实、比赛配速越快,反应越剧烈。而半马对无氧要求更高,无氧代谢产生乳酸的量就是全马的两倍,这对参赛者的耐乳酸能力和速度耐力就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在开始长距离跑步前,参赛者需要经过全面检查;而且需要对长距离跑步系统训练;如果平时有胸部疼痛或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有结构性病变、高血压、血糖异常、过于肥胖的人以及缺乏长期较高强度运动的人均不宜参与该运动。
马拉松长跑常见的运动损伤
小腿抽筋。出现抽筋的现象有以下几种因素:赛前缺乏有效的牵伸等准备活动;近期长期疲劳或小腿长期处于松弛状态;运动量过大,造成短时间内的肌肉痉挛;不合理动作的使用;身体缺乏必要的维生素。抽筋时,可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推压脚趾向背侧,使下肢完全伸直,重复动作,待疼痛消失时进行按摩。
膝关节疼痛。主要因为城市马拉松比赛地点主要是城市公路,路面比较硬,对膝关节的冲击比较大,而且肥胖人群膝关节疼痛会更加明显一点。如果在比赛中疼痛,最好不要继续跑步,因为无论是膝关节内单纯的软骨刺激或半月板损伤,还是疲劳性骨折都会引起疼痛,都需要停止跑动,给自己的膝关节休息的时间,以延长它的寿命。另外,除了日常的系统练习之外,补充钙质和氨基葡萄糖类的药物少不了。
踝关节周围损伤。比赛中踝关节扭伤或赛前已有慢性疾病,并不适宜继续比赛,需要正规治疗踝关节伤病。跑步过量比较容易引起跟腱疼痛,是因为跟腱在长距离跑动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刺激。所以应该减速、减少跑动,必要时休息,如果疼痛无改善,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治。
颈肩肌肉损伤。这主要跟赛前的拉伸热身训练不足有关系,在颈肩肌肉没有完全预拉伸好之前,长距离跑动会引起肌肉损伤诱发酸痛,所以在跑步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做绕环、扩胸、抻拉的热身运动。
警惕马拉松长跑中出现的危险信号
普通人在已经出现体力透支和关节疼痛的情况下,不适宜继续参赛,特别是在参赛过程中出现头晕、呕吐或者四肢发冷、发麻,胸痛、胸闷、心慌、心悸等危险信号,不可勉强,必须缓慢停止跑动。如果继续参赛,更多是一时的对意志品质的挑战,但对身体的伤害可能是永久的,无异于拿健康和生命做赌注。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无论参加半马还是全马,都是在挑战体能极限,因此跑马拉松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建议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参与马拉松比赛。有志参赛者在排除自身的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良好的身体素需要长期训练积累。对普通民众来说,跑马拉松最重要的不是跑多快,而是感受到上述体征之后知道该缓慢停下来。
马拉松赛前做好充足准备
首先,全身检查及体能储备。在没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赛前体检发现以下身体状况不适宜参加比赛:安静时心率达85次/分;血压在140/90mmHg以上; 1周内有过感冒和消化系统疾病。体能储备,至少要在赛前2~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开始适应性训练,先从2公里、5公里、10公里开始,向上加量,每天坚持2~3个小时的持续跑步。调整运动时间,适应早晨开始的马拉松比赛。
其次,调整饮食。赛前5天左右训练就应该减量,增加碳水化合物补充肝糖原供比赛当天使用;赛前2~3天减少五谷杂粮等粗纤维摄入,减少肠道重量;比赛当天需要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天气炎热则需大量补充水分。
最后,赛前2周内需要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不允许熬夜。参赛跑步时应该穿宽松透气的运动衣及轻便跑鞋,开跑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拉伸上下肢,扭动手腕及脚踝,适当活动腰椎和颈椎及原地跳跃。
对于运动中经常发生的拉伤、抽筋等状况,应当按照急性损伤处理原则,采取冰敷、加压、包扎、制动等紧急措施。
(通讯员 王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