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药一院”)从人才、技术、硬件等方方面面“造血式”托管帮扶连南县人民医院。托管前,连南县人民医院人员凋零、门可罗雀;托管后,医院年门诊总诊疗数超过22万人次,其中急诊超过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超过8000人次,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65.9%,彻底改变“有钱去清远广州,没钱去连州贺州”连南百姓就医难的状况。
▲广药附一院专家指导我院医师开展微创肝胆手术 唐昕晨摄
过去上门找人才 如今人才找上门
前不久,连南县人民医院院长董群伟接到来自几年前离开医院的神经外科王医生的电话,电话中王医生透露了想回连南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心愿。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位前医院员工找到董群伟说想回到医院。然而,“人才主动找上门”在2014年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事。当时的连南县人民医院到江西、湖北等地招聘,投档的人寥寥无几。
曾经的连南县人民医院医疗水平低,医疗环境差,“逼”得当地人都跑到临县连州看病,再加上医院经营管理不够完善、历史负担重、医务人员收入待遇低等原因,医院不仅难以引进人才,就连现有的技术骨干也难以留住。没有医疗人才,便没有理想的就医人数,导致医院收入上不去,留不住人,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面对困难重重的连南县人民医院,能否接管好,成为广药一院院长潘宣再三掂量的事。在调查医院内部职工态度时,绝大多数职工表示支持。“毕竟从1995年开始帮扶,大家都在那里工作过,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于是2014年广药一院正式托管连南县人民医院。
与此前的帮扶不同,托管意味着将医院原有的管理体制打破重建。在明确“帮扶性托管”的公益性质后,广药一院便开展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入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管理模式,成立以潘宣为理事长的理事会,负责医院管理决策;成立监事会,监督理事会的运营。托管医院所有职务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级别,实行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医院的领导班子成员由理事会任命,中层干部由院长聘任,院长作为法人独立负责医院日常经营管理。实行编制备案、按需设岗、择优竞聘、岗位薪变(即不同的岗位,薪资不同)的全员聘任制,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同时,帮助连南县人民医院打造重点专科,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远程医疗系统。
人才是医院的“压舱石”。从2014年7月起至今,广药一院派出十余名管理团队及技术骨干常驻连南县人民医院,通过“传、帮、带”培养县人民医院的技术和服务团队,并安排连南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来广药一院进修、培训。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连南县人民医院解决了到该院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编制问题,并为每人配备一间有基本家具、家电设施的宿舍。
医护人员外流潮逐步止住,甚至出现人才回流。今年上半年,有47名本科生主动应聘,不乏来自东莞等发达地区的骨干医生。
刘建慧是去年应聘到该院的本科生,作为江苏人,他感觉连南县人民医院比想象中的山区医院好得多,“不仅是住宿条件较好,薪水待遇比较满意,而且还有广药一院的专家不断地带领着我们,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学习,让我们成长很快”。
从只会做阑尾疝气 到开展微创手术
30岁的李至海是连南本地人,两年前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右边肱骨粉碎性骨折,他用赔偿款到外地做手术,先后花费30多万元,结果赔偿款用得差不多了,骨折却没有痊愈。去年下半年,他到连南县人民医院检查后,医院骨科医生告诉他有两处骨折术后“骨不连”,并于10月在县人民医院进行二次手术。
今年4月初,李至海再次拍片复查,恢复得很好。“在连南县人民医院的手术仅花费3万多元,至少节约一半以上的费用。早知道就不会去外地治疗了,咱县城医院真的变化大。”李至海说。
在连南生活30多年的刁志强回忆道,以前连南县人民医院的门诊很小,住院部的小楼只有3层。当地人不在本地看病,都是前往10公里外的连州,或去更远的广西贺州、清远,甚至是广州。现在不一样了,医院建起12层高的新楼,宽敞、干净,医院医生技术好,很多人又回来看病了。
“以前医院普外科只会做阑尾疝气、胃穿孔手术,其他的做不了。广药一院托管后,我们这两年的技术水平发展迅速。就拿骨科来说,县人民医院自己的医生就能独立开展颈椎、胸椎、腰椎、髋关节、复杂骨折等手术。”董群伟介绍说,在广药一院的帮扶下,医院大力发展重点专科和新技术,相继开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凸成形术等近65项新技术、新项目。骨科、泌尿外科、ICU成为县重点专科。
在政府的支持下,医院购置一台650万元的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并添置近40台适用的中小型医疗设备。投入180万元建设医学影像诊断中心,250万元改造医院信息化系统,20万元改造消毒供应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两年过去,连南县人民医院在内部管理、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去年11月,连南县人民医院一次性通过“二甲”评审,并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列入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批名单。
今年1~9月与托管前2013年1~9月相比,医院出院人数从4895人次提升到7232人次,三四级手术从9例增加到932例,处方药品平均费用从63.51元下降到48元。病人满意度达93.6%,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6%以上。托管前的医院颓势得到根本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