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广州西关深处,有一条青麻石板铺成的小街,在喧嚣之中显得十分低调。很多人知道它叫冼基路,却鲜有人知道,一个多世纪前,这条麻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6-10/31/012451.html

等待处理…

广州有条“中医街”

——孙中山曾在此开设东西药局

雷克昌
2016年10月31日

广州西关深处,有一条青麻石板铺成的小街,在喧嚣之中显得十分低调。很多人知道它叫冼基路,却鲜有人知道,一个多世纪前,这条麻石路上,曾留下过孙中山的足迹,还有那名噪一时的东西药局。

冼基,是岭南冼氏在广州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之一。因地处华洋杂处,商业繁盛,是医馆聚集之地。早在清末民初,这条几百米长的小巷,就开设20多家传统的中医馆,不少广州名中医在此悬壶济世。冼基小巷一时声名鹊起,成为名扬省港的“中医街”。

1892年7月,孙中山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香港丽雅医学书院,应澳门绅商之邀,来到澳门镜湖医院行医。同年12月,孙中山在澳门市政厅前开设一间药局。孙中山在香港学的是西医,而民国时期国人仍盛行中医,他亦懂中医,故将药局命名为“中西药局”。孙中山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救活了许多垂危的病人。其时,坊间有民谣盛传人口:“孙君妙手能回春,中西合璧已通神;同胞沉疴凭公挽,确是名医第一人。”由此却招来葡籍医生的妒恨,最终孙中山被迫离开澳门。

1893年春,孙中山来到广州这条著名的中医馆一条街,在冼基33号开设东西药局,并邀请他的前国文老师区凤墀的女婿尹文楷任助理诊务。尹亦为当代名医,孙、尹两人搭裆,一时被誉为“杏林双帜”。

东西药局还在当时的广州《中西日报》刊登一则启事:

敬启者:

本局敦请大医生孙逸仙来省济世,旧岁底因事返澳度年,今已由澳回省,谨择月之初十日开办,所有赠医出轿规矩,一律如前。每日十点钟至十二点钟在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求医者须在十点钟以前来局挂号。午后出外诊症,西关收轿金一元,城内南关、西门、河南等处轿金加倍,谢步随意致送。凡延诊者预早到局挂号。先生素以济人利物为心,若有意外与夫难产、服毒等症,报明危急,无论贫富,俱可立时邀请,设法施救,幸勿观望,以免贻误。此布。

——冼基东西药局谨启

当年时局混乱,医学还不发达,不少底层老百姓没有足够的资金上药局看病。为了让更多老百姓受惠,孙中山每天10时到12时在东西药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许多病人经他细心诊治后,解除病痛,恢复了健康。他还两次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博得人们的赞誉。

当年12月的《中西日报》就登载患者武泌感谢孙中山施医赠药的文章:“……偶罹牙齿之灾,竟彻晨宵之痛……诸医罔效,累月经时。幸遇先生略施小技,刀圭调合,著手成春。数月病源,一朝顿失。复荷先生济世为怀,轻财重义,药金不受,礼物仍辞。”由此可见孙中山医德之高尚与服众之本领。

由于上门求诊的人数实在太多,孙中山还先后在广州双门底圣教书楼(今广州市北京路白沙巷口)增设分诊所及在香山县(今中山)石岐镇西门口(今孙文西路东段),与南朗乡的程北海合伙,开设东西药局分店。

当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有增无已,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日甚一日。在行医期间,孙中山更多地接触到下层民众,深感“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国弱民贫不是光靠治愈几个病人所能解决的。因此,孙中山决心弃医从政。1894年春,孙中山从这条朴实的麻石小巷中出走,再也没有回来,毅然踏上另一条荆棘遍地、乱草丛生的救国救民之路。

如今,这条巷道已命名为“冼基社区”。 从康王路进入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关于中医的彩瓷宣传墙,诉说着这条小巷不寻常的过往。经过100多年岁月洗礼,街道两旁的清、民两朝房屋鳞次栉比,风貌依然。

栏目:文史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