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经常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似乎不爱上学,经常会找各种借口不上学,有一位家长的小孩竟然一上学就生病,为此不得不在家休学一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理专科主任医师刘中霖提醒,孩子不愿上学可能是患了学校恐怖症,属于心理疾病,需要医生、家长和老师配合治疗。
7种迹象表明孩子患学校恐怖症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愿意上学,千万不要马上觉得孩子就是想要偷懒,或是喜欢玩耍,然后一味地指责、打骂或是不理会孩子情绪强行扭送到学校。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跟孩子进行沟通,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主动愿意上学。如果孩子无论如何都不愿上学,并存在以下几种表现,那么可以考虑孩子得了学校恐怖症。
1.哀求或威胁父母不上学;
2.早上反复出现回避上学的行为;
3.早上反复“耍赖”,要求父母陪同;
4.偶尔不上学或缺课;
5.反复交替不上学、缺课;
6.在某一学期,某一阶段完全不上学;
7.完全长期休学在家。
孩子厌学有五大诱因
1.分离焦虑:年幼儿童的拒绝上学多与分离焦虑有关,害怕与父母分离,在与家庭主要带养人分离时,表现出强烈的应激反应,恐惧、焦躁、哭闹或者社会退缩等,甚至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这部分儿童对父母依赖性强,一旦分离就出现明显不安全感,产生强烈情绪反应。婴儿期依恋障碍和3岁前母子过早分离都是产生分离焦虑的高危因素。
2.自身心理因素:这类儿童有相似的性格特征,胆小、脆弱、拘谨,行为退缩、爱面子、对别人的评价过于敏感、受不了批评,他们往往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和错误应对模式。
高成就动机。患儿要求自己一定要保持在班级前十名,跌出前十就完蛋了,就失败了;一定要考上某重点大学,其他学校都不能接受,给自己建立一个没有弹性或修正的目标;低龄儿童会要求自己在幼儿园一定要表现好,不能出错,犯错了爸妈就不喜欢了。
他人取向模式。患儿对自己没有建立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强烈依赖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因此过度重视他人评价,如果达不到某个目标,就会认为同学看不起自己,老师对自己失望,与其会有这种挫败,还不如不去上学,不去面对。
回避逃避模式。患儿在学习压力或者其他学校压力困难面前采取回避的方法,如上学迟到、上学前身体不适,旷课、沉迷网络等方式缓解压力,应对负性情绪,但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缓冲负性情绪,更使问题堆积和复杂化。
3.家庭环境因素:这类孩子的家庭往往有教育失当的情况出现。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过于强调学业表现,可能开始一段时间对孩子的学业表现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长而久之,孩子心理便出现失代偿,一旦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会自我贬低,产生低价值感,伴随明显的负性情绪,从而抵触上学。有些家庭虽然尽量淡化学业要求,但对孩子的行为表现要求较高甚至苛刻,强化道德评价,约束较多且刻板,也会形成孩子完美主义的性格倾向,患得患失,易产生挫败感。
4.学校因素:在学校经历的生活事件或应激事件也是导致儿童拒绝上学的诱因。如遭受同学嘲笑、校园暴力、与老师发生冲突、遭受体罚、管教严厉与自己不合拍等。
5.社会因素:有些青少年质疑、批判现代教育制度,不愿被动接受现行教育体制,认为现在教育的整齐划一的标准不符合自己的发展需要,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有这些想法而拒绝上学的青少年虽是少数但有上升苗头。
孩子厌学家长如何应对
1.家长不宜过分催促孩子上学,尤其不宜用打骂、斥责、嘲讽、体罚的方式强逼其上学。
2.向老师、同学了解在校情况,先排除有无经历学校应激事件。
3.争取保证孩子在家仍有正常的作息,按时起床、吃饭、睡觉,避免昼夜颠倒,熬夜、赖床等情况。
4.关注孩子的情绪,留意其有无易怒和极端语言出现,如:活着没意思,想死,想一睡不起来等话语。
5.及时求助心理医生,请求专业帮助。拒绝上学是行为现象,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冰山下涌动的纷繁内容还需专业人士帮孩子鉴别、梳理和解决。
(通讯员 王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