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编者按】中共中央宣传部7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骆抗先的先进事迹。骆抗先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6-07/18/012022.html

等待处理…

肝胆相照 生命相依

——记我国著名肝病专家、南方医院教授骆抗先

李秀婷 谭琳玲 宁习源
2016年07月18日

【编者按】

中共中央宣传部7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骆抗先的先进事迹。骆抗先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从医62年来,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治学严谨、潜心研究、淡泊名利、情系患者。我报曾在2014年9月8日第736期专版报道骆老的感人故事。为深入学习宣传骆抗先先进事迹,激励全省干部党员群众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期再次推出长篇通讯,介绍骆抗先的感人事迹。

他,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出生,在14年的抗日烽火中度过了颠沛流亡的青少年时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考入大学,在人民军队的大学里度过了阳光灿烂的学生生涯。特殊的背景和经历,使他从小就扎下了肝胆相照报效国家、生命相依竭诚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

他,1954年参加工作,从事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半个多世纪,救治数十万患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独力编写125万字《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1-4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荣立三等功6次。

他,2006年学习上网,75岁高龄开博客,撰写科普文章。10年间,博客访问量近1200万,博文被网友转载约10000次,位居新浪博客健康总流量榜第17名。目前每天博客浏览量约为20000人次。

这位“线上线下”被网友和患者亲切称呼“骆老”的老医生,就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骆抗先。

为病人省时省钱省心的“骆爷爷”

骆抗先是一位好医生,从医62年,始终坚持患者至上、以诚待人,救治了数十万乙肝患者,从未发生医患矛盾和纠纷,被患者亲切地称呼为“骆爷爷”。

每天上班早到1小时、晚走1小时,这是骆老几十年工作形成的习惯。凌晨2时许,骆老就早早起床,开始读文献、写博客。在家书房伏案工作到6点多钟,他便打着手电筒出门上班了。

一些患者未到7点就来到诊室等候,看见骆老打招呼,“您这么早就来了?”没想到骆老却“道歉”说:“医生是为患者服务的,应该比你们来得更早才对啊!”慕名找骆抗先看病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为不让他们白跑一趟,他不仅“早到”还“晚走”,每次都要看完全部挂号病人,往往中午一两点才下班,全然不理会助手的提醒和家人的催促。一天临近下班时,骆老无意间看到一对夫妇在诊室门口张望,却徘徊不前。原来他们来晚了,没挂上号,又估计骆抗先要下班吃饭了,于是就没敢进来多问,准备离开。骆老看到后,二话没说把他们叫进来,当即开始诊治。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是今天看不上,又得花冤枉钱,说不定还延误病情,是不是?”一席话说得夫妇俩感激涕零。

护士长告诉记者,骆老早到晚退几十年如一日。如果按照每周三次门诊计算,早到、晚走1小时,62年里他比别人多工作17856个小时,相当于义务工作2232天,多工作了6.2年,多诊治病人10多万人次。

为病人省钱,是骆抗先最在意的事情。他是出了名的“精抠细算”,经常询问病人的花费,比如来广州的车费、住宿费等,认为花多了就会皱眉头。他选择的诊疗方案总是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从来不开一张大处方、大检查单。对家境贫寒的患者,他会告知复诊时不要挂专家号,普通号就行。

湖北武汉36岁的刘女士深有体会。三年前,她患有肝硬化,还对常规治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但她非常渴望能当上母亲。夫妇俩到多家知名医院求医,都说风险太大了。后来,他们找到了骆抗先,连续几周周六从武汉来广州,恳求骆老为她圆梦。

“好,咱们一起来努力,试试吧!”看着刘女士期盼的眼神,骆抗先答应了。可刘女士并不知道,老专家承诺的背后是多大的担当。高龄肝硬化病人妊娠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病情恶化,流产率、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都会高于正常妊娠,更容易出现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稍有不慎,性命难保。为了节省经费,骆老建议刘女士在南方医院附近租间房子住下来。骆老则当起了贴心的“保健医生”,密切关注她的生理反应、分析各项指标数据,不断调整药物剂量,边观察边治疗。经过医患双方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刘女士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终于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婴。她激动地拉着骆老的手恳求:骆老,请您做孩子的“干爷爷”吧!

骆老不仅想方设法为患者省钱,还经常掏钱给困难患者。去年8月,住院部来了一位产后急性黄疸的病人。他去病房看到病人因为欠费用不上药时,二话不说带头捐出了身上所有的500块钱,还对医生们说:“人生在世,谁没有困难的时候啊!”医生们被他的爱心感动了,纷纷解囊相助。病人终于及时用上药,老爷子才深深舒了一口气,清瘦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种,不少乙肝患者时常饱受歧视,心理压力很大。骆抗先采用自己的独特方法:开“爱心处方”。他说,医生的认真倾听和真诚鼓励,能消除初诊患者对乙肝的恐惧心理,对他们战胜疾病非常重要。骆抗先每看完一个病人,都会起身将病人送出诊室,然后站在诊室门口招呼下一位病人。这成了骆老门诊区一道独特的风景。“我这样做,一来可以活动一下身子,二来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平缓一下大家等待时焦急的情绪。”他谦虚地说。

正是因为骆老总是为患者省钱省时省心,他的仁心大爱也赢得了患者们的一致尊重。他的候诊区总是秩序最好的。看到骆教授不能按时下班,一些患者会悄悄地为他送上一瓶矿泉水、一个苹果、一个盒饭……60多年里,骆老在数十万患者心中,筑起了一道“仁者大医”的丰碑。

肝胆相照为患者的“网红专家”

骆抗先是一个“新网红”,上网10年,始终坚持科学为民、精诚服务,运用博客普及乙肝知识,粉丝达1100万,被网友和患者亲切地称为“骆老师”。

75岁高龄开博客,为乙肝患者权威答疑。现在,越来越多患者从网络搜索疾病相关信息。然而,网络信息浩如烟海,难辨真假,不少求医者因此上当受骗,耽误治疗。在纷杂的信息世界里,却有一股“清流”,那就是骆抗先10年前开设的科普博客。

作为我国乙肝治疗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当年的骆抗先已75岁高龄。他那125万字的专著《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是专科医生们不可或缺的“红宝书”、“乙肝字典”,但普通病人却看不太懂。一位患者看到了这本书,向他建议:“您一天门诊只能看几十个号,如果能够利用网络开博客,就能帮助到更多病人。”

骆抗先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没学过拼音、不会打字的他,抱着“要为更多的病人服务”的念头,向学生求助,从零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开通了“骆抗先的乙肝频道”博客,成为博客最早的一批用户。一开始让学生帮忙输入,后来考虑到年轻人工作忙,他硬是啃下硬骨头,学会了用自然码录入。年纪大了,白内障越发严重,他还每天“钉”在电脑前,一干就是几小时。

大多数肝炎病属于慢性疾病,病程往往持续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在骆抗先看来,比看门诊更重要的是教会病人如何早期发现、预防、饮食、保养、服药,避免使用肝毒性的药物等,而他的博客正是乙肝患者心中的抗病宝典。

为了不误导患者,骆抗先每写好一篇博文,都要先“放一放”,确定观点无误、文字准确易懂才正式发布。为了解患者最关注的内容,他还坚持看门诊,并不时地引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保证博客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为了给读者最正确的指导嘛!”他总是认真回复网友评论,每篇博客文章一般回复30条评论,回复内容全是“干货”,详细解答。

他就这样坚持了10年——每周更新文章,电脑都用坏了两三台,但那件常穿的旧毛衣却没换,因为老打字,肘部都磨出了大洞。10年来,他发表了近400篇文章,博客访问量近1200万,在新浪博客健康总流量榜排名第17,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受益的患者不计其数。

“骆抗先的博客可信吗?”有网友受过太多“忽悠”,一开始感到疑惑。更多网友回答,“没有广告,没有卖药,哪能是骗人呢?”还有网友说:“每期他的博客必看,如果我早点认识骆抗先,一定会少走弯路,更不至于治疗那么久。”

其实,骆抗先写博客早有“渊源”。科室同事何海棠回忆,在骆老开博客的前些年,总有全国各地的患者给他写信请教问题,他总是认真回复。一次,一个贵州的母亲给骆抗先写信求助。她正值青壮年的儿子患了慢性乙肝,在当地尝试了很多种“秘方”治疗,病情反而加重,整天抑郁,甚至想轻生。骆抗先立马给她回信,叮嘱她带儿子去正规医院治疗,不要盲目相信“秘方”,还详细介绍了乙肝的科普知识。写完,他让何海棠用特快专递寄出。“当时特快专递很贵,我不情愿。他就说,一定要确保这位妈妈收到回信,早点带孩子去治疗。”何海棠说,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两年前,在东莞打工的江西青年小蔡体检发现患有乙肝。工友们怕被传染,都刻意与他保持距离,在工作中还排挤他。小蔡辞职后四处求医,只要看到“乙肝转阴”的广告都去尝试,两年下来,积蓄花完了,病情却一点没好转。小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次偶然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了骆抗先的介绍资料,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骆老。

骆抗先花了20多分钟听小伙子的倾诉,耐心地对他进行乙肝的科普介绍,打消了他“有病乱投医”的念头,接着告诉他治疗慢性乙肝要有“长治久安”的思想准备——通过长期规范治疗,达到长久健康平安的效果。小蔡的心终于安定下来。此后小蔡每次复诊,骆抗先都会问问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鼓励他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乙肝。经过精心治疗,小蔡的病情得到很好控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小蔡感激地说:“如果没有骆爷爷,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是他给了我希望!”

骆抗先心里装着的,是所有的乙肝患者。想到一些患者无法接触网络,他3次将博客文章集结成书出版,还以科室的名义买下1000本书,寄往全国的偏远地区,让无法上网、没钱看病的农村患者也能了解相关知识。同事笑称,他是“互联网史上年龄最大的博客出书者”。

勇摘“乙肝大国”帽子的科研带头人

骆抗先是一名乙肝专家,科研35年,始终坚持瞄准前沿、敢为人先,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进行病毒性肝炎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摘掉了中国“乙肝大国”的帽子。被全国同行称为乙肝“领军人”。

中国约有10%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广东省比例更高达15%至20%。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也造成很大损失。因此,骆抗先率先响应国家的号召,誓要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投入了病毒性肝炎研究,一手创办了医院的肝炎基础实验室。

很多人问骆抗先,为什么耄耋之年、功成名就,还这么“拼”?据他老伴介绍,自打毕业以来,骆抗先几乎没有休过一次假,节假日大都泡在病房和实验室。1988年,刚到骆抗先的肝炎基础实验室时,眼前的景象让何海棠感到不可思议。“条件太简陋了,就几个瓶瓶罐罐,连试验台都看不到,骆老就在卫生间的台面上标记同位素。难以想象,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这一实验室如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被广东省和全军批准为重点实验室。”何海棠感慨道。正是在这样的实验室,骆抗先带领着团队,填补了许多研究上的空白。

1996年底,某军事学校700多名学生转氨酶不明原因地增高,疫情面达61%,其中有20多人因感染严重被送进部队医院。总后勤部卫生防疫部门马上责成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前身)派专家去现场调研和协助防治工作。

身为全军传染病专业组组长的骆抗先到达疫区后便一头扎进调研中。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骆抗先还在一点一点地收集病人大便和血清标本,还在病区看着他的病人。回到广州后,骆抗先并没有放弃追寻病因,与专题攻关小组通过一年多严谨的动物实验和分子病毒学实验,在尝尽了无数次失败连着失望的痛苦后,终于鉴定出一种新的病毒基因组成段。这是继甲型和戊型肝炎后发现的世界上第三种经胃肠传播的肝炎病毒。这一重大发现,是肝炎病毒的早期研究成果,为人类探知新病毒所致的肝炎写下重重一笔。

骆抗先在国内最早将分子生物技术引入乙肝研究,发现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感染者的病毒变异,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的发病学意义研究,把我国乙型肝炎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提出的“无症状慢性活动性肝炎”新论点,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他培养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他的高徒、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如今已是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重大传染病乙肝防治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乙肝治疗线路图,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对自己抠门、对病人“抠门”,但在培养人才方面,骆老却是出了名的大方,让名利、让机会、让经费,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学习研究创造条件。侯金林回忆,1992年他去英国的圣玛丽医院医学院进修学习。临走前骆老塞给了他200英镑。这笔钱是骆抗先之前作为公派学者到英国深造时勤俭节约攒下来的。“当时的200英镑相当于3000多人民币,我在国内的每月工资也就200元。”幸亏有了这笔钱,侯金林撑过了在英国没发薪水的第一个月。他回国后,科室又陆续有两名医生前往进修,这200英镑就在师兄弟间传了下去,成为了科室的“传家宝”。

直到今天,侯金林还珍藏着骆抗先在1996年给他写的培养计划。在这份认真手写的培养计划里,骆抗先细细叮嘱他“必须长期深入临床”,还殷切寄望“市场经济还要发展,‘为病人着想’的观念不要改变,无论何时何地,‘病情需要你’的召唤不应拒绝。”

爱党爱国讲党性的“老马列”

骆抗先是一名老党员,入党55年,始终坚持党性第一、廉洁行医,半个多世纪按时交纳党费,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每天读党报看新闻从未间断。被同事和学生称为“老马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烽火连天。那一年,骆抗先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小山村。因家境贫困,读不起书,他从十几岁起就辗转流浪,以抗日流亡学生的身份读完中学。1949年考入原中央大学医学院,1954年于第五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传染科。1961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深明白,他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紧相连,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作为一名老党员,骆老的党员意识很强。对交党费这件事情,骆老始终挂在心上,即便每天要照顾病人,也要学习和写博客,他总提醒科里负责收党费的同志千万别忘了收自己的党费,并且强调一分钱也不能少。他说,交党费不是一件小事,一个党员连党费都记不得交,那还叫什么党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地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个别党员同志开始对共产党的纯洁性产生了质疑,有的甚至感慨“当今有实权的官没有一个干净的,腐败分子到处都是”。面对这样的言论,骆老总是坚定地对大家说,“我们的党是好党,党内的个别人有问题,不代表党就有问题,更不能抹黑党”。在参加支部组织生活时,他总是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给大家讲党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教育大家坚定对党的信仰。

骆老的党性原则意识特别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脾气有点怪,平时一般不愿意多说话。但他对一些不良现象,敢于发声敢于理直气壮的批评。有一次,他发现科室有个同志给患者开了“高价”药,他立马要他改正过来,还直言不讳地严肃批评:“我们的医院姓公,要讲原则,要讲良心,要对病人实事求是地开药。”“骆老做事太认真了,非常讲原则。”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教授孙剑说,为防止一些厂家利用他的影响力做广告、搞推销,骆抗先从不参加药厂组织的“鉴定会”或“新闻发布会”等,还及时披露了一些药厂对乙肝治疗药物的不实宣传。尽管得罪了一些商家,但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喜爱。他说:“只要对得起病人、对得起良心就足够了!”同事们戏称他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

骆老爱学习、关心时事。每天晚上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一是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二是阅看党报党刊,专门订了《环球时报》和《时事报告》。他常说,年纪大了要经常看报纸新闻,了解国际国内大事,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不掉队啊!业余时间,除了关心国家大事,他还关心科室同事。科室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志家庭比较困难,学历层次比较低,他一边为他们“开小灶”,一边为他们家里寄去生活补助,十多年来长期给予他们帮助至今,现在两个同事成为了科室的主要骨干力量。

骆老始终固守“科学掺不得半点水分”的信条,认认真真做学问、扎扎实实搞科研。如今,85岁的骆抗先在“早上出门诊、晚上写博客”之余,依然带着团队开展对儿童与成人的乙肝治疗效果差异研究。

骆老常说:“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可想做的事情还很多,我要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给病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从骆老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崇高境界。

如今,85岁高龄的骆抗先仍坚持每周都出三次门诊;坚持每周更新博客,为乙肝患者指点迷津;坚持了解乙肝临床科研的最新动向,带领学生团队开展科研攻坚。

肝胆相照,生命相托。为了尽早摘掉我国“乙肝大国”的帽子,为了帮助更多的病人,他一直默默奉献。他朴实地说:“我要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给病人。”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一名老党员、老军医的坚定信仰与宽广情怀。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社、省卫生计生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