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近日,佛山市中医院成为“伤科正骨”、“伤科制药”这两项传统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据介绍,这是继2015年佛山市中医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6-07/04/011968.html

等待处理…

“非遗”下的中医传承

佛山市中医院成为两项非遗技艺传承基地

潘丽雯
2016年07月04日

近日,佛山市中医院成为“伤科正骨”、“伤科制药”这两项传统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据介绍,这是继2015年佛山市中医院“伤科正骨”、“伤科制药”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后,在文化传承工作上再上新台阶。

负责本次市级非遗项目具体申报工作的李氏伤科第四代传人、骨伤科副主任陈逊文告诉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平台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佛山伤科正骨和制药技艺的精髓,加强中医药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非遗项目,使佛山骨伤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而作为传承人,我们也将继续努力,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传统技艺。”

正骨技艺已历五代,传承发展刻不容缓

佛山中医骨伤科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及有效伤科药剂赢得良好口碑。据介绍,以李才干为首的骨伤世家是清末民初佛山骨伤科学派的重要流派之一,其起源于近代佛山,崇尚实干,从李才干创始之后即呈现一个继承和不断发展的趋势。第二代传人李广海确定“治伤从瘀”的原则,创建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第三代传人在发扬光大李氏骨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如李家达提出分期诊治观,陈渭良在李广海正骨八法的基础上创立正骨十四法,李家裕将李氏骨伤发展到广州,创立广州西关李氏骨科,形成“首辨阴阳、治脾胃为本、内外兼治、筋骨并重、衷中参西”等学术思想。而第四代传人则将传统正骨手法与现代医学的诊断学、生物力学、影像学有机结合, 在科研上取得丰硕成果。

佛山伤科正骨技艺补充了传统正骨八法的不足,不仅对新鲜的四肢骨折有效,还可用于陈旧性骨折和一些关节内骨折,使一些过去认为“不可复性骨折”,如多见的关节内骨折、近关节骨折、陈旧性骨折等,达到良好复位效果。

近年来,佛山市中医院成立陈渭良传承工作室,投入专项资金,配置专业团队,专门收集、整理第三代传承人陈渭良名老中医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以及正骨医案,进一步加强对佛山伤科正骨技艺的继承和创新工作。

岭南伤科成药,保留精髓不断创新

陈逊文说,佛山素有“岭南成药发祥地”之美誉,而成药的炮制方法和配制工艺是岭南伤科制药技艺的精髓,作为岭南伤科重要流派之一的李氏骨伤流派已历经五代,并在专科用药方面不断创新。

据悉,岭南伤科制药技艺源于清代,早在解放前李广海开设私人医馆的年代,就已经有自己的药铺配套售买各种自制膏方,至第三代传人,李家达研制佛山伤科红药膏,陈渭良开发治疗开放性损伤的外用伤科黄水。如今,佛山市中医院将岭南伤科制药技艺与现代化技术设备相结合,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对传统工艺、剂型进行改革,并形成一系列现代化成药制作流程,使岭南伤科传统中药膏剂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佛山市中医院)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