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根叔”
东江河畔有条村,叫东莞市桥头镇东江村,是桥头镇最为贫穷的村,村里有个乡村医生叫张伯根。提起张伯根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里男女老少都亲切地叫他“根叔”。 今年5月,在东莞市首届“最美医生”、“最美护士”评选活动中,张伯根荣获“最美医生”荣誉称号,他是全市入选“最美医生”中唯一的一位乡村医生。
1968年底,张伯根响应村党支部的召唤,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在外进修学习后又回到东江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负责村卫生站的筹建工作。1986年他参加东莞市乡村医生统一考试,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担当起“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东江村村民居住分散且姓氏多,全村近2300人,但是,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张伯根心里都有一本账。4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东江村的每条巷道、每一个角落。村民姚浩然、张昶患慢性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请张伯根出诊,他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有时一出诊就是几个小时,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虽然是多次出诊服务,但他从未收过出诊费和注射费。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家禽、鸡蛋等,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村民们的病痛是张伯根最挂心的,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站救治。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张伯根会想方设法把病人转到医院。2002年腊月的一个夜晚,村民罗贻芳因剧烈腹痛,到卫生站急诊,病人刚到就出现休克症状。根据多年行医经验,张伯根判断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内出血。时间就是生命,他立即用摩托车把病人亲自送到医院治疗。经医院医生诊断,罗贻芳因黄体破裂,出血量达400ml,如不及时手术,极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张伯根才默默离开医院,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
2004年6月,村石场20多名工人吃过早餐后出现腹痛、呕吐、头疼、头晕等症状,情况比较严重。接到石场负责人的电话后,张伯根马上背起药箱前往石场,经查看病情,诊断为“疑似有机磷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立即进行抢救治疗。经过几个小时的救治,全部患者转危为安。
平时张伯根总把孤寡老人、慢性病患者、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40多年来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进行检查治疗,经常接到敬老院的电话就立即出诊,为老人及时解除病痛。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张伯根坚持每月参加乡村医生例会和市级医疗业务培训学习。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遇到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他都处理得得心应手。村民患有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他手里都能得到解决。久而久之,他成为了东江河畔老百姓信得过的好乡医。他先后12次被镇农村卫生协会评为“优秀乡村医生”和“先进乡村医生”,连续多次被村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是广东省优秀乡村医生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从医46年,张伯根从不为钱丧德,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
(作者单位:东莞市桥头镇人口计生卫生局)
栏目:广东医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