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抑郁情绪,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在某个时候觉得情绪低落,常常是因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春天是抑郁情绪的高发期,对于本身患有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情绪更加低落、坐立不安、季节性情绪失调,而拼搏的白领族也容易受到奋发型抑郁的围困。
为什么人在春天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首先,春困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以普通人群,在这些天里也会觉得情绪不好、“蔫蔫”的,会加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其次,春天天气变化大,本身会造成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问题,这些都与体内免疫失衡有关,而免疫失衡状态也是抑郁、焦虑的综合性病因之一。
因此,本身已有精神障碍者如果出现病情波动或复发迹象,应该及时到专科就诊,由医生评估病情后系统干预治疗。而普通人群,可多与家人朋友谈心交流,也可在安静的环境中享受舒缓的音乐,同时避免过度劳累。
偏执焦虑易患奋发型抑郁
在生活中,不少人感觉只要生活充满需求和危机,便能将注意力集中在现时的需要上,加倍努力地做好所有的事情,并操控一切,从而回避内在的困扰、抑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人群常常具有奋发型抑郁性格。事实上,他们的焦虑情绪是掩护内心抑郁情绪的面具。因此,他们的生活填满了限期完成的工作和对他人的要求,且严格按日常规律行事,从而避免面对任何足以束缚他们,或迫使他们感受底层(抑郁)情绪的情境。久而久之,则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奋发型抑郁症。
从神经生化的角度来看,典型的奋发型抑郁症患者,其脑部血清素含量相当低或极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则相当高或极高。这样的脑部化学结构组合会使人感觉生活持续失控,仿佛大难就要临头。患者感到必须控制某些事情,才能避免遭遇可怕的失败。
奋发型抑郁性格者的危险就在于其油门型化学物质可能高到令患者产生偏执狂和幻觉的地步。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过高(人将自己逼得太紧就会如此),就可能非常不理性地感到不安全,甚至对周遭的人、事、物有偏执的看法。
“没人了解我”是奋发型抑郁者的口头禅。他们习惯将自己最黑暗的思想投射在同事、配偶和朋友身上,因此认为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做对。唯一能解决这种情况的办法就是变得更具攻击性,更加操控任何事情,最后反击一切。这当然会促使人更加觉得被生命中所必须面对的事情压得透不过气来,意志因而消沉、脆弱。
四步骤简单消除抑郁情绪
对于奋发型抑郁性格者而言,除了药物以外,日常生活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呢?这里推荐美国脑部化学专家乔尔·罗勃逊提出的四个步骤:
饮食调整脑部化学模式。即开始提高血清素,降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例如:每一餐都进食全谷类食品或鱼。全谷类食品是提高血清素的基本要素,包括糙米、大麦、燕麦、小米等。鱼类脂肪含量较低,却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少吃或完全不吃所有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品,诸如巧克力、咖啡和某些茶。
质疑你自己的观念系统,但不必刻意做任何改变。一开始要做的只是敞开心胸接纳“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生活”的可能性。在做任何改变之前,你必须先对要做改变的念头感到安心,确认改变并非危险的事。
去感受潜藏的焦虑。这一步必须慢慢来,每一次仅承受你消受得了的分量。可以做简短的静思,这有助于你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际的感受上,而不是你自以为你应该觉得如何上。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感受,确认此刻的情绪。不要试图改变或压抑此时的感觉,而要尊重这些情绪,学习怜悯自己。
承认自己还有一大堆需要尚未满足。有必要安静下来,并学会包容,不止包容他人,且包容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是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第一步。越了解自己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自得和喜乐便会更深,这些喜乐满足是你用其他方法所无法获得的。
健康之论在于保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我们的行为和脑部化学结构会趋于极端,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和行为。在春天,请你缓一缓匆忙的脚步,适当放松自己,选择一些合适的体育锻炼之类,可以有效防止抑郁情绪缠身。
(本报通讯员 黄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