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最近气温忽冷忽热,看门诊的眼病又增加了。虽然眼疾各不同,年龄也各异,既有外眼病也有内眼病,但都与气温变化有直接或间接有关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6-02/29/011380.html

等待处理…

气温变化当心三种眼疾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黄仲委
2016年02月29日

最近气温忽冷忽热,看门诊的眼病又增加了。虽然眼疾各不同,年龄也各异,既有外眼病也有内眼病,但都与气温变化有直接或间接有关系。

眼中风

眼中风是指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动脉阻塞。气温低,血管易收缩,血流变缓,血栓易形成,是眼中风的高发期。眼中风发病原因与脑中风极其相似,眼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血流变缓,血栓易形成,造成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即所谓的“眼中风”。眼中风多“突袭”老年人,60~70岁的患者占了七成,有“三高”症状和动脉硬化的长者尤应引起警惕。

与脑中风可分为缺血性脑梗和出血性的脑出血相似,眼中风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为出血性“眼中风”视网膜动脉阻塞就为缺血性“眼中风”。此病发作起来十分凶险,特别是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可导致突然全盲,若发病超过4小时未能有效治疗,视力将难以恢复,治疗不及时,视网膜动脉阻塞致盲率可高达90%。由于病情急骤,对于缺血性眼中风在前往眼科急诊时,能先行做一些紧急处理有好处。在出现“眼中风”症状,尤其是先前曾经有过一过性失明者,在前往眼科就诊同时,可先行自救:做深呼吸,适度按摩眼球(视网膜脱离者除外)或喝一大杯温水等。如果手头有药,可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安宫牛黄丸半粒。到医院诊治要刻不容缓,千万莫抱着“等等看”的心理,以免错失抢救良机。

中西医结合用药可协同发挥优势。中医治疗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以芳香开窍通络为首要,视病情轻重给予静脉滴注川芎嗪、脉络宁、醒脑静等中药制剂,并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复方血栓通胶囊、安宫牛黄丸等。西医则根据不同性质眼中风作不同的处理,如扩血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降眼压(按摩眼球、前房穿刺)、吸氧或配合高压氧舱治疗;或使用尿激酶、链激酶、抗血小板聚集剂等减轻或去除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减轻血栓形成和组织水肿,并促进出血吸收。

御寒保暖对预防发病很重要。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全身血管性疾病以及吸烟都是眼中风的高危因素。因此,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中老年人更应积极防控原发病,避免吃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过度波动,睡眠要充足并适度运动,要提醒的是,有以上疾病者要在医生监护下用药,由于这些慢性病须长期用药,有些人图方便,自行用药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有些人晚上易发眼中风,与用降血压药不当,引起血压过于降低,导致血流过缓、血栓堵住血管有关。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常见于中老年人,是常见的急性致盲性眼病,处理若不及时视力骤丧而不可逆。发病与情绪、气候有关,如过度忧伤、动怒,气温骤然下降等均是导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常见诱发因素。以上诱发因素引起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发生故障,致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睫状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房水增多,后房压力升高,使房角阻塞,眼压急剧升高,导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本病来势急骤,剧烈头痛眼痛、眼红、瞳孔散大、眼压升高,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医病名是绿风内障,强调是由风、火、痰、郁及肝之阴阳失调,引起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珠内气血津液不行所致。

一旦发病以尽早到眼科处理为妥。一旦确诊,需要缩瞳孔、降眼压、尽早手术治疗。中老年人为避免青光眼发作,要注意保暖,要心情舒畅,避免动怒,喝水是好习惯,但是不要一次喝水过多。不要太长时间用眼,尤其不要在暗处看手机,这很容易导致眼压升高。有些老人由于天气寒冷,喜欢关着灯躲在被窝里长时间看微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由于发病时有明显的眼红,容易误诊为急性结膜炎而耽误治疗时机,因此出现眼红并且有明显的眼痛、头痛、视力下降者,一定要尽快到眼科检查。

麦粒肿

麦粒肿,广州方言俗称之为生“眼挑针”。麦粒肿是细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初起2~3天会觉得眼痒,并伴有眼睑水肿、充血,继而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感染发生在外眼角者,疼痛特别显著,除了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约3~5天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可出现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后,眼部的红肿会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若炎症扩散,会形成眼睑蜂窝织炎。

发病初期可用局部热毛巾湿热敷,可促进炎症吸收、消肿止痛。局部滴用抗菌素眼药水,如氯霉素眼药水、利福平眼药水、氧氟沙星类眼药水等,每日4次,每次1~2滴。结合涂氧氟沙星类眼膏或其他抗菌素眼膏等,每日2~3次。

中医认为眼睑归属脾胃,眼部疖肿的发作多由于脾胃蕰热加上外感风热所致。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可试用中药野菊花15克、夏枯草10克、连翘10克、薏苡仁15克、白芷10克煎水(以上为成人量),分两次服,连服3天。亦可配合服用新癀片、众生丸等清热解毒药。当麦粒肿发展到有脓肿形成并出现波动感时,应及时到医院切开排脓。

常患麦粒肿的人,最好远离火锅,以清淡饮食为妙。另外,要避免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吃过多的甜食,多喝水并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脾胃积热之累。

(本报通讯员 张秋霞)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