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自媒体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传统的博客、微博以及特定空间的专栏都属于自媒体的范畴,近年出现的微信公众号,也加入了自媒体的行列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6-01/11/011240.html

等待处理…

自媒体网络医疗注定孤军奋战?

——外科医生谈2015年自媒体网络医疗

王文林
2016年01月11日

自媒体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传统的博客、微博以及特定空间的专栏都属于自媒体的范畴,近年出现的微信公众号,也加入了自媒体的行列,并逐渐成为自媒体的主力军。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自我控制与发布,这是与公共媒体最大的差异。长期以来,社会的个人是没有权利做这样的工作的,而随着现代资讯手段的不断完善,个人发布信息成为可能,这使得自媒体发展异常迅速。

2015年,自媒体与医疗服务进一步整合,出现了众多自媒体医疗服务的个体。这些服务的提供者多为医生个人,其主要形式是微信的公众号,内容则是医疗服务的专业知识,其最终的目的是打造个人品牌,提高个人的声誉。

自媒体网络医疗的运营包括三大部分:其一是患者人群的培育;其二是医患双方的互动;其三是线下具体的医疗活动。

患者人群的培育主要是通过自媒体的宣传逐渐获得的。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医生个人的一切活动均局限于医院之内,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走出医院让民众认知。而民众一旦得病,往往非常渴望找到合适的专家进行治疗。这使得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没有办法逾越的鸿沟。对于任何一家公立医院来说,除非有行政职务的人员或者有特殊声望的专家,医院是不可能对其一般医生的技术进行大规模宣传的。这使得很多所谓的名医只能是医院内的名医,一旦走出医院,便成了无名之辈。

自媒体的出现,使医生自我宣传成为可能。由于自媒体的所有事物都由医生自己决定,因此医生可以根据宣传的需要对自己的技术优势进行大力的包装与推送,并最终打造个人品牌。个人品牌树立了,患者人群也就建立起来了。这成了自媒体网络医疗成功的第一步。

医生利用自媒体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患者自然会主动联系医生进行诊治活动。这样的活动主要在线上完成,主要的手段包括电话、微信、QQ或者其他交互工具,其主要的内容是提供健康咨询、随访服务以及初级的诊疗活动。这样的活动完全是义务劳动,其实质依然是打造品牌的一部分。对于不需要线下服务的患者,这样的服务可以提供针对性强的健康知识。而对于需要线下服务的患者,这样的服务又起到了初步诊断、挂号预约的作用,因此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线上医患进行的互动,实际上已在患者与专家之间搭建了桥梁,剩下的工作就是为患者解除实际的痛苦了。这项工作主要在线下完成。医生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其实施普通的治疗或者手术,最终使患者获得最满意的医疗服务。

纵观自媒体网络医疗的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技术与热情。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整个医疗活动的基础,而由于涉及个人形象的打造,如果没有起码的热情,则注定无法完成这样的工作。

由此可以想象,凡是自媒体网络医疗做得比较成功的个人,几乎都是些具备了较高综合素质的医生。他们不但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去经营自己的媒体,更要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否则这样的医疗活动是无法成功的。

到目前为止,从事自媒体网络医疗的医生几乎都来自公立医院。一些私人医疗实体虽然也在做自媒体网络医疗的尝试,但严格意义上讲,完全是集体行为,几乎与个人无关,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自媒体网络医疗行为。

自媒体网络医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孤军奋战的性质。由于这种医疗形式几乎完全是个人行为,且没有明确的赢利点,因此其经验很难大面积推广。但正如所有其他形式的医疗行为一样,这样的行为注定是要不断进步的。从发展的角度看,如果能将这种个人的行为发展成为一种团队或者集体行为的话,尽管可能偏离自媒体网络医疗的初衷,却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归宿。但是,如何妥善处理好个人品牌与集团利益的关系问题,将最终影响自媒体网络医疗发展的方向。

(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相关链接:

王文林:中国自媒体网络医疗先行者

□朱璐诗

2014年的一天,微信公众号“胸廓畸形手术专家”推送了一篇文章《切莫于5岁前实施漏斗胸手术》,几天后一位来自江苏的家长焦急不安地找到该公众号的主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文林:“王主任,我的儿子今年才三岁,患了漏斗胸,当地医生建议我们马上手术,看了您那篇文章后非常害怕,现在手术难道真的有风险吗?”

王文林在微信上耐心地向家属解释,还把手术的细节以及并发症的具体情况向家属做了详细的说明,该家属最后终于消除了疑虑,放心让儿子进行手术。

主动运用新媒体搭建医患沟通新平台

2013年,为方便与胸廓畸形患者交流,王文林创立胸廓畸形疾病微信公众号,并将微信公众号与个人微信捆绑,以全新模式为患者进行科普宣教,提供疾病咨询。一年多内,他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800多篇科普文章,一个本鲜为人知的胸廓畸形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王文林的微信公众号与工作微信粉丝数量已超过一万人,其中近10%的粉丝成为他的患者。

用心经营收获友情与信任

王文林是一位心胸外科专家。近几年,他潜心针对胸廓畸形的研究,对很多术式进行革新,使其技术始终处于该领域的最前沿。

2013年初,王文林成功研究出一种治疗复杂胸廓畸形的超微创矫正技术,但因为该畸形之前很少被人关注,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畸形逐渐加重压迫内脏,最终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这种情况让王文林感到非常遗憾,后来他发现微信公众号这个法宝,就自己摸索着申请公众号,每天认真经营这个平台,决心把它打造成一个最为专业的科普空间,让越来越多的病人得到帮助。

打开王文林的微信公众号,从题目、插图到正文,所有内容都是他亲手完成的。他自豪地对记者说:“我的公众号是绝对的原创,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我自己添加的。”

“有一个5岁男孩的父亲因孩子患漏斗胸而非常焦虑,通过公众号看了我的文章后,他平时一有疑问就会第一时间在微信上与我交流,时间久了就成了朋友。后来我帮那孩子做了手术,术后他有任何疑问都会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与我沟通。在将近两年时间里,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这个公众号的经营上,我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着自己喜欢的事业,现在能得到一万多粉丝的支持,让我感到幸福。”他建议,如果医生想要搭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除了首先要提升专业水平外,更重要的是付出心血去呵护这个法宝,而所有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做病人真正的贴心人。

专业与口碑树立自媒体品牌

“胸廓畸形手术专家”于2013年9月6日推送出第一篇文章,所有的文章均围绕“胸廓畸形”这个话题,从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对这种畸形的诊断、治疗、护理、保健进行全方位阐述,最终使这个公众号成为专业的胸廓畸形的百科全书。

“在人们的印象中,三甲医院的外科主任应该是非常忙碌的,上班时间忙着开刀看病人,还要处理各种行政事务,我也不例外,但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坐下来写科普文章,利用工作微信与患者进行全天候沟通。我的文章内容全是关于手术技巧、经验体会、患者疑问以及最新科技动态的,写完后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推送出去,好让我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王文林告诉记者。

公众号文章分享出去后,便成了移动网络中永久的资源,很久之前的文章都会随时被感兴趣的读者再次分享。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文章,公众号的影响力自然就大。

“在这种模式中,公众号就如自己办的一份报纸或者杂志,而所有关注者的微信尤其被绑定的工作微信便成了发行者和传播者。二者形成有机整体。而传播信息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对于网络医疗来说,除了宣传专业的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与病人有效沟通的桥梁,绑定的工作微信恰好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交流的渠道。”王文林说。

(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