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佛山市医疗急救技能竞赛活动近日举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三水区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南海区人民医院六支医疗队伍获得“佛山市职工(医疗急救)技能竞赛优胜团队”称号,10位急救专业医务人员获得“佛山市职工(医疗急救)技能竞赛技术能手”称号,20位急救专业医务人员获得“佛山市职工(医疗急救)技能竞赛技术优秀选手”称号。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佛山市卫生计生局和市总工会联合主办,佛山市医学会承办。来自全市19支医疗队伍的76名急救专业医务人员参赛。
此次竞赛是佛山市卫生计生系统近年来最高规格、最大规模、最具专业性的医疗专业素质竞赛。比赛采取团队报名方式,每队由2名医生、2名护士组成。参赛队员必须通过急诊急救基本理论和心电图快速判读专业理论考试,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成人气管插管、急救止血包扎和颈椎损伤固定与搬运四个项目技能考试。比赛总成绩中,理论考试占30%,技能考核占70%。比赛全面考核参赛队员的急救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此次竞赛的总裁判长、广东省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主任蒋龙元告诉记者,本次竞赛活动除了为急救医务工作者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提高急救医务人员的素质之外,还会选拔部分极为优秀的选手去参加省级的医疗急救技能竞赛。
据介绍, 近年来,佛山市不断加强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网点,提高急救队伍素质,改善急救设备条件。现已构建了以市、区急救中心为核心,各级医院急诊科为网点的院前急救服务网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服务范围覆盖城乡。全市五区均构建院前急救服务网络,按照建设标准建设的急救网点医院63家、救护车202台、急诊科服务的执业(助理)医师514人。
急救技能现场展示
心肺复苏
关于模拟煤气中毒、患者心跳骤停的环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姜骏介绍说,急救时首先要查看现场环境,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其次,要判断患者是不是真的心跳、呼吸停止。
若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就要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很多大型公共场所都有AED,它可以自动分析患者心率,需要时就给患者进行电击。据统计,70%心跳停止患者,开始都会室颤(快速心律失常),而室颤只有通过AED除颤,才能把患者抢救回来。
现场急救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和呼吸通气。按压时每按30次通气2次。如果这个病人的心跳是室颤,就给他除颤。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以自动分析和放电,放电完再继续按压和通气。除颤后,如果病人心跳是一条直线,就要再次按压激发病人心跳。病人心跳恢复且能够呼吸,心肺复苏才算成功。
成人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主要是建立高级人工气道的方法。专业医务人员通过把管子插到病人的气管里,保持病人的呼吸。操作中,首先也是要判断现场环境安全,然后准备气管插管物品比如喉镜、管子、固定设备、调整呼吸器等。
在气管插管前,首先要给患者进行人工通气,用面罩给患者氧气,保证氧浓度的回升,这样插管才比较安全。一般在通气五次后就会进行气管插管。医生通过喉镜找出患者的声门,在看到声门后就会把管子插进去,然后拔出导丝,把气管导管继续送入,这是气管插管最关键的操作步骤。
成功插管后,要通过吸痰机把患者气管里的痰吸出来,然后给患者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急救止血包扎
在模拟患者前臂外伤、头部有异物的环节中,医生到现场后,先评估病人的情况,比如观察他的伤口有多大、异物有多深等,然后根据患者的伤情,做相应处理。
医生给患者进行前臂包扎止血时,如果怀疑患者有骨折,就需要给他进行上甲板固定上肢。然后根据患者头部异物的情况做一个垫圈,把他头部的异物进行固定,防止头部异物继续深入到头皮里。
颈椎损伤固定与搬运
▲颈椎损伤固定与搬运项目技能考试现场
在模拟伤者脊髓损伤环节,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固定搬运。在确定现场环境安全后,救援队员告诉患者不要动,并且询问患者情况。
模拟患者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颈椎外伤,二是左前臂擦伤。在对颈椎外伤进行急救处理的时候,医护人员先给患者进行颈椎上颈托。据介绍,上颈托的目的是固定颈部,不让颈部乱动,因为颈部继续动可能会加重脊髓的损伤。在上颈托时,其中一个队员给患者进行前臂包扎。
上颈托后,助手固定患者头部,医生对患者进行从头部、胸部、腹部到脚部的检伤。
检伤完毕后,把脊柱固定板拉过来,然后把患者推上脊柱固定板(术语称为上板)。在脊柱固定板上给患者进行固定。固定一共有五条带子:上肢处有两条交叉的带子、骨盆处有一条带子、下肢和脚部也各有一条带子。把患者在脊柱固定板上固定好后就可以进行搬运,最后抬上救护车,这就是整个急救过程。
佛卫宣 文 张银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