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围绕做大做强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目标,通过造龙头、筑网底、建平台、强质控,加快深化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步伐,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该区将原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功能优化整合,组建新的高明区人民医院,集中力量办好一家高水平综合医院。在此基础上,该区积极探索村级卫生站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目前,该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满足了群众15分钟就医圈的需求。
造龙头,建设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针对之前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等级水平不高(原区人民医院是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原区妇幼保健院是一级甲等专科医院),难以吸引并留住高水平医疗技术人才的实际,将区人民医院与区妇幼保健院、区计生服务中心进行功能优化整合,组建新的高明区人民医院,集中力量办好一家高水平综合医院,着力打造区域医疗龙头机构。新的区人民医院将设三大院区(康宁路总院区、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中心、文明路院区),并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原区妇幼保健院设置为新的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融合了原区人民医院和原区妇幼保健院在妇幼保健领域的专科优势,并逐步向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方向发展。新的区人民医院已于今8月正式揭牌,并将按照先职能科室整合、后临床科室整合、再业务布局整合的思路,用2个月时间完成后续整合工作。
筑网底,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
按照“建机制、强基层、保基本”工作要求,重新调整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打造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体系。除新建4间村级卫生站外,还积极探索村级站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一是推行“镇级直管”,由镇级公办医疗机构直接管理村级卫生站,并派医务人员到村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目前全区有3家基层卫生机构实施“镇级直管”;二是推行“公办民营”模式,将建好的村级卫生站托管给民营医院或个人进行经营,并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惠民措施,目前已有11家基层卫生机构实施“公办民营”模式。此外,该区加大设施设备投入,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生化、放射及救护车等检验及院前抢救设备,基本实现全区镇级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覆盖。目前该区共有镇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间,社区卫生服务站22间,卫生站(含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等)46间,基本满足了群众15分钟就医圈的需求。
建平台,提升医疗服务信息水平
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打造信息技术平台,提升医疗服务的精准性、专业性和高效性。积极对接市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新的区人民医院、富湾社区服务中心、明城社区服务中心和更合中心卫生院成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连线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等市级医院,对重大复杂疑难问题进行专家联合会诊,大大提升了全区医疗服务专业水平。推行预约诊疗服务,目前新的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均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和微信挂号。打造区域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平台,预计今年底可全面完成,届时将和区域影像平台接通,成为区域检验及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综合管理平台,群众可通过医院自助机查询自己的检验及影像检查结果。
强质控,完善医疗服务能力保障
高明区卫生计生局借助第三方力量,专门组建医疗质量专家组或聘请市级以上专家对全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考核评估,助推全区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提升。目前,全区组建区级医疗机构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专家组,专家组团队共有73名专家,专业涵盖医院管理、临床科室、护理院感、急症重症、麻醉药剂以及精神病防治等方面,定期对区内医疗机构的核心制度、院感防控、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开展督查和评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限时改进。今年来,专家组以公开透明方式参与医院服务质量考核3次,大大提高了考核结果公信力。邀请市级医疗专家对区直医院开展第三方考核评价。今年来,邀请市级医疗专家对该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进行绩效考核和专项督导2次,对区直医院医疗、护理、院感、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体检”,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的考核评估,有效加强了对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监控,为不断提升全区医疗服务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丘学强)